东平硪号子:曲谱独特 随编随唱

2014-07-08来源 : 互联网

“东平硪号子”系民间小调,属于民歌一类,也叫“打夯号”。它取材于生活,不受任何条件限制,曲谱*特,随编随唱。2009年,经山东省东平县申报,山东省**审定,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编号是:II-21,归属传统音乐类别。

元、明两代为了开挖大运河,役使大量河工,使用十分原始的劳动工具,经过旷日持久的奋战,终于完成了这一举世公认的人间**。广大河工在战天斗地的劳动过程中,**了许多劳动歌谣,其中以夯歌、硪号子、纤夫谣等*具代表性。这些歌谣生动地反映了运河两岸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

号子是打夯、硪、拉纤、捕捞等带有集体性劳动的号令。夯一般用一块大青石,上头稍小下头稍大,凿成四方棱台形。靠近小头,在石上一边凿出一道浅槽。用铅丝把木杠牢牢绞在一起,固定在石槽里。这样,木杠和石块就成为一个整体,四周用绳子绑住,七八个人围着夯,手拉绳子高高举起,再同时松手,夯就重重地落在地面上,一夯一个坑。也有的夯是用腰般粗的木桩或用上百斤重的铁饼制作而成的。济宁东平县一带称夯为硪子。打夯要有一个夯手,一边打夯,一边喊号令,这号令就是夯歌或硪号子。人们随着夯、硪的起落,夯歌手现场发挥,随口喊出,要做到不重复,夯歌时而唱得快而急,夯就起得快而急,时而唱得缓而平,夯就起落得慢而平。

夯歌的内容很广泛,把历史人物、传说人物和并不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胡乱地拉扯在一起,形成一种怪诞滑稽的笑料,既能提高人们的劳动兴趣,同时也能依照歌的节奏协调动作。甚至把某个夯手的特征、轶闻、笑料也编进夯歌随口而出,掺杂一些土语、俚语,幽默诙谐,使这一重体力劳动的气氛活泼热烈。

20世纪80年代,济宁市在开展民间文学“三集成”普查时,记录整理了许多开挖运河时的夯歌、硪号子,这些流传久远的劳动歌,在后来的修路、修水坝、修河渠或建房打地基时仍在传唱。

标签: 山东 文化遗产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