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轻人跟我说,充值余额宝之前,从来没有理财的概念,有了余额宝,看到每天都有收益,就很开心。”7月6日,在青岛高新区(2014)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上,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说,余额宝的理财产品横空出世,瞬间点燃了年轻人的理财心。
四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腾讯推出的**联合人保财险的手机端支付,淘宝联合天弘基金开发的余额宝,还有易付宝、百付宝、快*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去年以来,名目繁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纷纷走进人们的视野。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热潮始于2012年。2013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了**式的增长,该年也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进入2014年,互联网金融依然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
从**不断**的金融、财税改革政策中不难看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然成为主旋律,占中国企业总数98%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之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从互联网金融这种轻应用、碎片化理财的属性来看,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和渠道而言,更易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也更符合其发展模式和刚性需求。
在青岛,高新区积极*抓互联网金融机遇。青岛互联网金融产业园落户签约高新区,项目占地面积130余亩,总投资4.6亿元,主要为互联网金融企业量身建设*栋办公、平层办公,以及配套建设金融博物馆、研究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等,着力打造成为国内具有**、**作用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园。
“青岛**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复,给青岛发展互联网金融带来新的契机。”青岛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陈飞说,目前,高新区制定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意见,**引进互联网金融平台组织机构,加大与全国性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行业组织机构加强交流。下一步,高新区将加快布局建设互联网金融功能区,吸引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信贷、金融电商、众筹**、移动互联、移动金融等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项目和企业落户,形成产业聚集态势。力争3年内,集聚2家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区,30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成为半岛区域互联网金融发展**区和先行区。
大数据奠定技术基础
大数据的发展给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肥沃土壤。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大量积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奠定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技术基础。
“京东B2C10年,*大的资源就是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和消费记录。通过对这些消费、金融和大数据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对用户的消费记录、配送信息、退货信息、购物评价等数据进行风险评级,**可以建立一套京东自己的信用体系。”京东集团副总裁赵国栋说,去年底,京东作出战略调整,金融业务成为了京东的四驾马车之一,利用大数据为商家提供基于供应链的大数据标准化金融产品。
在大数据支撑下,互联网金融**款面向个人用户的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基于京东平台的信用贷款或购物赊账服务,京东白条成为嵌入京东业务流程的金融服务。
国家发改委新兴产业大数据信用服务中心副主任艾小缤提出了“数据资产化”的概念。他说,大数据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信息支持,现在已经有几百家企业已经突破传统的方式,用大数据贷了将近40亿的款,“在贷款过程中,企业家的经营、历史累积的信用、历史累积的经营方面的成果,通过数据转变成数据资产,得到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的认可就能够拿到资金。”
大数据也成为理解风险和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监管行动的前提。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说,大数据也为实施全范围的数据监测与分析,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提供了手段。
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网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事物’,金融监管总体上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构建包括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说。
他说,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态、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定期评估不同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产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监管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实行分类监管,构建灵活的、富有针对性的与有效性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未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何去何从,答案全在我们自己手中。一方面,这有赖于一家家企业的不懈探索和整个行业的自律;另一方面,也需要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规范引导。”张晓朴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