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滩变粮田尚缺养地钱,对我省耕地占补平衡至为关键

2014-07-15来源 : 互联网

目前,我省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淄博、济宁、枣庄等7市已经无法在辖区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建设项目要落地,只能去外市“找地”。按照我省的规划,黄三角792万亩未利用地中,适宜于开发为农用地的有208万亩。其中,2011年至2015年新增农用地66万亩(其中耕地46万亩)。黄三角的盐碱地变粮田,对全省的耕地占补平衡至为关键。地头上,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记者日前来到未利用地开发的主战场东营进行了探访。

8万亩盐滩养活10万人

沟渠纵横,刚长出20天的稻苗青青葱葱地照着水光。这不是江南,而是离海只有10公里的、两年前还是遍地苇草虾池的盐碱地。

7月2日,记者来到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区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区,**区管委会副主任仲地杰告诉记者,这里8万亩盐滩变粮田,一年能为国家提供粮食4000万斤-5000万斤,可以养活10万人。

薛爱明是正大桑田(东营)农业有限公司四大队队长,见到记者时他刚从田间打药回来。他带着17个人管着1万亩地,今年达到亩产850斤的话,年薪12万元。

仲地杰指着几里地外一排红房子说,除了稻田,正大正在建设5个猪场,还会建饲料厂、年屠宰100万头生猪的屠宰厂和年产5万吨的肉联厂。建成后,可安置3000人就业,带动周边百姓养猪致富,工厂每年可贡献税收3000万-5000万元。

站在田埂上,风是清爽的,没有了沙尘、盐雾那种刺痒感。“前两年一刮风,沙尘刮得你进不去地。这下环境改善了,我估计东城都能感受到。”仲地杰说,“去年冬天,田间洒落的稻粒还引来了大雁和天鹅。”

2011年至今,东营已经启动实施未利用地农业开发项目7个,总规模24.76万亩,新增耕地10.3万亩,改造提升耕地10万亩。

艰难的水碱拉锯

然而,改造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艰辛。

7月4日,记者来到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12万亩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现场,项目区内,沟、渠、路、林、桥、涵、闸配套,种到第二年,玉米、高粱、苹果树、白蜡树,长势良好。到了这里,才发现,种地竟然如此依靠设施。

在东营,地下水是咸的,不能用,灌溉只能依靠黄河水。地里渠是渠,沟是沟,前者底部高于地面,专司灌溉;后者低于地面,专管排碱。“暗管排碱”、膜下滴灌,千方百计利用各种管网水利技术节地节水。

东营市土地综合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利用地“毛地”亩均投资达5000元,“净”耕地成本每亩2万元。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水与碱的争夺战。只有水能压碱,而东营的蒸发量却大于降雨量。上述改造成稻田的未利用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河农场还在种小麦,后来农场效益不好,水浇不上,很快被盐碱“反扑”荒芜了。

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营所有的未利用地开发项目,选址时都充分考虑了水源条件。

但是,春季是正需要灌溉的季节,因为上游省市也都在灌溉,黄河来水量达不到。无论从粮食安全角度、还是**全省建设空间角度,该工作人员建议国家和省统筹谋划,对黄灌区的骨干水利设施加以全局的梳理、规划,加大投资兴建的力度。

卖完指标仍差养地*

2011年至今,通过未利用地开发新增耕地,东营向省内兄弟城市交易占补平衡指标4.66万亩。

这4.66万亩指标帮助兄弟城市落项目,记者估算,按我省**开发区*低投资标准280万元/亩、*低亩均税收20万元计算,将吸纳1300亿元的投资、年产税收93亿元。

卖指标一次受益,但耕地保护的责任却是**的。

在新户镇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区,记者登上水渠边沿,看到脚下的水渠外坡由于土壤松软,出现了一道雨水冲出的小沟。“设施的后续管护责任很大。”新户镇副镇长樊纯银说,新户是个纯农业镇,这12万亩地占全镇面积的一半,涉及了全镇75个村中的56个。

从富民、服务全省占补平衡大局上说,新户镇大力支持未利用地开发。但说实话,耕地整出来了,就要**保护,他们也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

樊纯银算了一笔账:这12万亩地,沟、渠、桥、涵的清淤,扬水站、强排站、泵站、闸门等设施的保养维护、水工建筑的看护维修,估计一年需200万元,而镇财政一年可支配收入只有3000万元。且这些沟、渠、泵站、闸门等的设计寿命多在15-20年,到时大修更换,*从哪出,也是个问题。

“我们建议,能将后续管护开支列入开发成本,或从指标交易收入中每年计提一部分,作为‘养老*’对它们进行检修维护。”他说,“盐碱地很脆弱,设施跟不上接着就返碱。投了这么多*,耕地再退化,就太可惜了。”



标签: 山东 财经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