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临期商品”注意留意保质期 不要贪图便宜

2014-08-13来源 : 互联网

据莱芜日报报道,“临期商品”是指接近保质期的商品。早在2012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要求各地工商部门,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对食品包装、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关食品储存条件等进行自查自纠,对即将到保质期的商品要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亮明身份。如今我市各超市、商场的“临期商品”是怎样一种状况?

超市:鲜见“临期商品”专区

在一家大型超市的奶制品专区,记者看到临期食品随处可见:一款生产日期为2014年5月14日的牛奶,保质期为120天;某品牌盒装酸奶的保质期截止到8月16日。在保质期多为9个月的碳酸饮料陈列区,有的产品是年初生产的。一些临期商品上被重新贴上了白色的小标签,标着“临期商品”,价格比原价便宜不少,但鲜见设立“临期商品”专区。

消费者:按需购买

记者发现,这些“临期商品”前都比较冷清,很少有消费者驻足挑选。一些快到保质期的牛奶等商品,都会用胶带捆绑在一起,进行“****”之类的促销。“毕竟是快要过期的商品,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买的人不是很多。”工作人员表示。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逛超市的消费者。“便宜是便宜,可是吃的东西还是越新鲜越好,快过期的东西万一吃出毛病,那就得不偿失了。”市民李磊对于“临期商品”还是比较抵触的。而一位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则表示,如果很快吃完的东西也可以考虑购买。

记者采访了解到,消费者选购食品时一般都会查看商品的生产日期,所以对“临期食品”的选购比较谨慎。而一些日用品的捆绑销售会让消费者忽视对生产日期的关注,如果大包装的捆绑日用品以很优惠的价格销售,部分消费者还是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购买。

调查:超市自律存在漏洞

据银座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其实超市内部早就有一套管理办法,根据食品保质期的不同,我们有不同的下架期限规定。一般当临期产品时间达到1/2时,超市就会打出警示标签,时间达到2/3时就进行下架处理,工作人员还会向消费者说明提示。对于面包、卤菜等食品,晚上8点半以后一般都会降价促销,有些消费者专门挑这个时候来买,基本上也都能卖完。”

不过,一些缺乏自律的超市还是为消费者设下各种陷阱。有消费者发帖晒“掉坑”经历,自己购买的捆绑促销奶粉,前面一罐是近期的,另外一罐却是过期的。记者在实地观察中也注意到,在捆绑商品的过程中,商家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商品的生产日期隐藏起来,消费者在付款之前几乎不可能扒开牢牢的胶带去查看每一个商品的生产日期。上述超市负责人表示,超市之所以不愿意明示,跟目前消费者的认识和观念有很大关系,害怕很多还不了解这个概念的消费者看到标识以后就误当做过期食品不买了。

食品经营者进行自查自纠显然缺乏强制约束力,有关**因此呼吁应加紧完善法规,明确责任处罚。工商部门相关人员称,并不是所有的超市在销售食品时,都将临近过期的食品进行明确标识,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临期商品”时,根据自己的所需所求,一定要留意商品保质期,不要盲目贪图便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