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禹城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门面粉刷  建美丽乡村坚持因村制宜

2014-08-24来源 : 互联网

“一粥一饭,思之不易”“一丝一缕,物力维艰”……走进禹城市房寺镇楼子王村文化小广场,迎面就看到石磙、碾子等农具上刻着的*家格言。这些闲置不用的农具,被集中摆放在小广场,既唤起村民的怀旧情绪,又让孩子们感受到乡村变迁的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在禹城,这样保留乡村原生态风貌的广场已成为农村一景。

用*少的*办*好的事

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让群众认可?禹城今年确定了“合民心、顺**、借民力、惠民生”的理念,因村制宜打造朴素的***。“朴素的***,就是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门面粉刷,用心做好*细致的工作,做到干净整洁,让人舒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之荣介绍。

不做硬性要求,不搞一刀切,用*少的*办*好的事。情况不同,方法各异,*终是让群众满意。辛店镇前赵村*多水多,该村围绕村西南的小水湾做文章,投资数十万元对水湾进行清理整*,又建设了文化墙、健身路,多年的死水塘又像以前一样水清见底、鱼虾满池。村支书张峰说:“村里配了保洁员,垃圾集中处理,天天干干净净,村民生活质量高着呢。”

“乡村文明建设,关键在人。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党员干部带头,充分依靠群众,建设美丽家园。”市委书记张安民说。

市中街道办于庄村年集体收入只有3万元,修建一条760米长的水泥路,却没费劲,秘诀在哪?党员干部带头,有*出*,有力出力。咬牙凑一凑,凑出35万元;怎样更省*?大伙儿一起干,出力不要工*。

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

禹城先后有30万人次自发参与乡村文明综合整*。创新城乡环卫模式和机制,落实村民“门前五包”责任,聘请保洁员1505名,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8个,基本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保洁体系。

村容村貌改变了,农民文化生活火起来。每天晚上,很多村里小广场上都聚集着跳舞健身的村民。“广场舞进社区”活动也顺势启动,器材、场地、人员三到位,升级改造电源设备,配置音响器材,派出辅导员教习指导。

农村风气也为之一变。孝老爱幼成了好风尚。东城办菜园村102岁的张祝氏,由孙子张传军照顾了很多年,张传军是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个接力棒的。这个420人的小村,如今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2位。干净卫生成了好习惯。梁家镇皮绳李村村民王金凤说:“自己打扫的卫生,都知道珍惜保持,文化广场上跳舞,一个乱扔垃圾的也没有。”

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禹城市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清理“三堆”30余万立方米,新植树木20余万株,新建文体广场350处,培训农村广场舞骨干1000余人,制作“善行义举四德榜”970个,身边好人不断涌现,“菜单式”志愿服务遍及城乡。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