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布了“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 (下称“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3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2014上半年)》(以下简称《年报》和《半年报》)。
半年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发行的价值49.41万亿元的8.7万只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2%,超过2013年全年的加权年化收益率。
但有市场人士对《**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下半年收益率随着市场利率水平的持续下行应该会有所降低。
另外,半年报和年报均显示,理财产品对接非标的比例正在明显下行,而实际流入实体经济的比重正在增加。
2014年半年加权收益率5.2%
半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全国已有498家银行发行并登记了理财产品,存续51560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2.6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23.54%。
同时,2014年上半年,共发行理财产品87718只,累计募集理财资金49.41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开放周期内的申购金额);已兑付的理财产品共计82450只,上半年理财产品(不含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实现收益约2561.30亿元,加权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为5.20%。
整体来看,201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总体较去年有较明显的增长。其中,2月份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高,达到了5.47%,比去年同期高1.17个百分点,之后逐渐下降到5%左右,去年上半年各月份的平均收益率在4.0%-4.5%之间。
2013年全年理财产品(不含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为投资者实现收益约4486.74亿元,加权平均的年化收益率达4.51%。
“下半年随着市场利率水平的下行,理财产品的加权收益率水平应该会比上半年有所下行,全年加权收益率甚至可能低于2013年,当然这也要看央行以及其他监管机构**的降低**成本的各项举措是否能够落实到位。”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称。
目前,上至**下至地方都在**各项举措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成本**不下的问题,甚至有文件直接针对平台公司等具有财政软约束性质的**主体。
非标比重半年下降5个百分点
截至2014年6月30日,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配置债券及货币市场、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三类资产占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的全部资产的比重为91.26%。
其中,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即“非标”)的占比已由年初的27.49%降至今年6月底的22.77%,大幅低于“8号文”中规定的35%的“红线”。
从规模上看,今年上半年对接非标的理财产品规模大概在11万亿元左右;而在2013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9.08万亿元,其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2.78万亿元,占比近三成。
今年2、3月份是非标配置明显缩量的时间,这也是导致上半年市场利率水平在年后利率与市场预期背离的主要原因。
从理财产品配置比例来看,排在前四位的配置种类分别是债券及货币市场、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以及权益类资产,分别占比39.81%、28.68%、22.77%和6.48%。
近七成理财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半年报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投入到实体经济中的资金占到全部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的近七成。
截至2014年6月30日,12.65万亿理财资金余额中约有8.48万亿投向了实体经济(本报告包括债券、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部分权益类资产、理财直接**工具、信贷资产流转项目、商品类以及部分其他资产),较2013年末增长约1.5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资金余额的67.04%。
其余的理财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等,用来满足银行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需求,以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理财资金投向**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从2013年末的2406.61亿元降到2305.22亿元。其中,商业房地产(**房除外)的余额从922.77亿元下降到804.73亿元、“两高一剩”行业的余额从234.80亿元降至157.99亿元、地方****平台的余额从1249.04亿元略升至1342.50亿元。
“目前理财产品对接地方**平台的趋势还在继续,主要是因为**平台享有信用**信用,同时因为财政软约束,对**成本的敏感度比较低;而且现在一些创新对接方式也已经出现。”一位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该人士还向本报记者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理财对接平台**的方式,即由一家**平台出资设立一个投资公司,然后由子公司担任GP向母公司和银行理财产品**,其中母公司作为劣后LP,而银行理财产品则作为优先级LP。
“这种方式很盛行,对银行理财而言,安全且收益比较高。”上述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