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走在东阿县鱼山镇街头,一座环境清幽的四合院内,两座三层的小楼格外显眼,走上楼去,就会看到规划整齐的排练室、化妆室、休息室。一出出字正腔圆的传统戏剧、流畅活泼的山东快书、幽默滑稽的曲艺小品、饱含深情的抒情歌曲……这些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演出都源于这个小小的排练室。
鱼山镇庄户剧团现有演职人员13人,年龄*大的74岁,*小的49岁,都是清一色的庄户人。65岁的刘庆林,是该剧团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我从小就喜欢声乐,任教期间没时间,退休后才有机会研究学习。”在黄河大堤上自娱自乐的时候,刘庆林结识了拉板胡的退休干部刘明宪、电子琴手贾希成。他们一起演奏,相互研习,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2011年3月,鱼山镇文化站站长朱大志慕名而来,并倡议成立“鱼山镇庄户剧团”。剧团的成立,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吸纳了众多具有文艺专长的村民。49岁的邵贵霞,是鱼山镇冯庄村村民。为不影响排练,她通常早晨4点下地干活,8点准时到场参加排练。71岁的张福志,居住在聊城儿子家,为排练演出,他每天要花费6个小时往返于聊城和鱼山之间……剧团成立3年来,创作了一大批贴近百姓生活、反映农村现实、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先后巡演近百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近年来,东阿县开展了以庄户剧团为带动的“文化下乡”工程,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实施“庄户剧团专业音箱全覆盖工程”,号召各乡镇结合实际情况,为庄户剧团解决服装、道具等硬件设施。为**文艺作品质量,各级***门着重在节目的宣传方向上加以引导把关,使节目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起到活跃农民生活、陶冶农民情操的作用。
“目前,全县拥有腰鼓队、秧歌队、高跷队、京剧等庄户剧团110余个,从事各类演出的演员2000余名,年龄从20岁至70岁不等,并培养出了快板表演者于秀萍等30多位创作型农民表演家。”东阿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弘领告诉记者。庄户剧团的成员农忙时下地务农、闲暇时背词排练,每逢节假日、农闲时节,庄户剧团便活跃在乡村大地,创作的文艺节目让群众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