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陈少春担任村支部书记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当时,西八里营村班子散乱,公粮提留难以征收,村里欠账6万多元,是全乡有名的难村、乱村。当时的石门宋乡党委通过对村里党员进行走访,根据党员推选,任命群众***、办事能力强的陈少春担任村支部书记。一开始,还是预备党员的陈少春推辞了。他当时自己有个小型木器加工厂,小日子过得不错,他有个顾虑,就是不想让人认为自己当官是为了捞好处、占便宜。为此,乡党委书记连着三天来村里,与他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后他认识到,当村支书不是为了名和权,而是为了全村党员群众对自己的信任,是作为党员的一种责任和担当。一生认直理的他,抱着一颗为群众办事的心态,挑起了这个沉甸甸的担子。上任第三天,征收提留开始了。面对这个“老大难”,他知道村里的群众在看着他,也知道有人甚至想看他的笑话。但他没有退却,而是用事实向党委和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村三天就把提留款收完,是全乡*早完成的村之一。问起他当时用了什么“高招”,他笑着说:“我没有什么高招,就是自己带头、党员带头、亲属带头、朋友带头,用实际行动感动群众。”对于*后几个“难缠户”,他通过了解,知道是村里多年欠着他们的*,想用提留款顶。陈少春一方面向他们讲大道理,交公粮提留,是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没有什么条件可讲,如果不交,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另一方面向他们**,至于村里欠他们的*,只要属实,他用自己的人格和家产担保,一分也不会少他们的。这些人被他的真诚感动了,很快把*一分不少地交上了。这一件事,让陈少春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但他并不满足,从第二年开始,他就一步一步地打起了“自选动作”。
当时,西八里营村家家做木工活,在周围很有名气。由于变压器负荷小和高压线路老化,经常断电,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群众意见很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就带着村支部一班人分头跑,一方面向上级反映,争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做群众的工作。当时,正赶上国家电网改造,经过努力,争取到国家一些补助,资金不够,他和支部成员、党员带头集资,群众也踊跃参加,资金很快凑齐。县电管局施工人员到位后,为了节省*,陈少春每天跟着干,一分*报酬也不要,能省一分是一分,村里的党员看到这个情况,也都放下家里的活,来工地出义务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变压器装上了,西八里营村是全乡**个完成国家**批电网改造的村,群众再也不用为用电发愁了。
电的问题解决了,陈少春下一个“自选动作”又选好了:修路。1999年春节刚过,陈少春就把村支部成员召集起来,把自己修路的计划提了出来。因为村里的路实在是太差了,不下雨,尘土满天飞,遇到雨雪天,泥泞难走,进不来出不去,村**见很大。一听到书记提修路的事,大家举双手赞同。看到大家同意自己的计划,接着又连续召开村小组长会、村民****、全体村民大会。大家一致通过,但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修路的*从哪里来?对此,陈少春早有打算,一方面争取上级支持,一方面让大家做好捐款的准备。正月十五没过,他就带着支部一班人到有关部门反映。当时天还很冷,他骑着自行车,具体去有关部门跑了多少次,自己也记不清了,*后争取到上级资金15万元。经修路工程技术人员测算,还差5万元左右。没办法,只能让群众捐。他先带头捐了1000元,7名村干部每人捐300元,党员不但自己带头捐,还发动在外的亲友捐,群众也纷纷加入捐款的行列。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捐款4.8万元。为了节省*,他和党员出义务工,把路基垫好,把准备工作做好。道路开始施工后,整整三个月,他更是整天长在工地上。
修桥、新上变压器、建牌坊、安路灯、接通自来水、建文化广场……陈少春的“自选动作”完成的一个比一个漂亮。
自陈少春任村支书以来,西八里营村一直坚持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各种费用的收取、计划生育指标的安排、发展党员、申报低保户名单、粮食直补、捐款的人员、数额及用途等,村里的大小事都通过广播、发放明白纸、张贴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村民公开,使村务工作始终处在民主监督之下。在做好“三公开”的基础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做到“两先一不”。在平时的捐款、打扫卫生、清挖下水道、帮扶困难家庭等工作和活动中,支部成员总是冲锋在前,带头为群众做实事。问起为什么实行“两先一不”,陈少春是这样解释的:“发展党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家族小的积极分子,目的就是避免党员‘近亲繁殖’现象,让家族小的积极分子在党员会上有话语权,没有被歧视的感觉,有利于村里和谐;低保名额分配优先解决不跟干部沾亲带故的普通群众,一是避免有照顾亲朋的嫌疑;二是作为干部你可以带动和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党员干部家属不参加村里‘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评选,一是你就应该带头做好;二是村里对先进都要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党员干部家属只能带头出义务工、带头捐款,不能与民争一丝一毫的好处。”对于确定低保户,村里更是做到了真正的公开透明:2007年村里成立了由7名群众代表组成的“低保评议监督委员会”,从一开始低保人的初选(按收入倒排的顺序)、评定、张榜公布到低保金的发放,全程参与。这些年来,低保人确定后,还没有一个人提不同意见。
陈少春说,“当干部的只要有一颗公心,处事一碗水端平,一切事都好说,群众才能服气,工作才好开展。”现在,在西八里村,丧事简办已成为一种风气。刚开始实行时,也不是一帆风顺,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但是*后大家都能接受,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靠的就是他和支部成员对所有家庭的一视同仁。由于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不一样,在他担任书记之前,丧事攀比风盛行,不但造成巨大浪费,还让经济困难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任书记伊始,在广泛征求村**见的基础上,决定刹刹这股歪风。首先,从党员干部家庭开始,操办丧事不请“喇叭班”,不摆酒席,一律吃大碗菜,除儿孙戴孝外,其他人一律戴小白花。这样算下来,一次能节省六七千元*。期间有家庭条件好的或是在外工作要面子的,提出想把丧事办得风光一些,都被他一口拒绝。这种做法,不但得到了绝大多数本村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其他村也在效仿他们的做法。
党员作风的转变带动了村风的改变。2014年春节,从韩国打工回家过年的潘云作来到陈少春家,要向村里捐2000元。陈少春问他为什么捐款,他有些愧疚地说:“五六年前的一个晚上,下着大雨,我看到您一个人在通下水道,当时自己年轻不懂事,也没帮帮你,这些年心里一直过意不去。在您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东西。我捐这些*,心里舒坦些,也算是一种心灵的拯救吧。”
在村党员活动室门口,记者看到一块“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事迹光荣榜”,上半部分是照片,下半部分是事迹,共四组,其中一个是这样写的:潘福常,四组村民。2013年8月16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拾到彩钢条一捆,价值1000多元,把东西安置好后,**时间给支部书记陈少春打电话,说明情况,经多方打听,找到失主,在一个小时内物归原主。据陈少春介绍,不管是党员还是群众,只要是为群众做了好事、实事,支部当天就会通过村上的大喇叭提出表扬,并在光荣榜上进行公布。自去年6月份以来,西八村共发生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11起,村民上交现金2000多元,银行卡及存折8张。
另外,村支部把党员上榜情况跟支部在党员会上的点评结合起来,每次会上都对新上榜的好人好事提出表扬。通过这项措施,村里的党员为集体、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人人关心集体、关心群众,纷纷用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党员清扫队每天对村里道路和文化广场进行清扫;党员防汛抗旱队在雨天冒雨巡查疏通排水沟渠,旱季组织灌溉;党员舞蹈队轮流为晚上跳广场舞的群众管理音响……
前段时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时,部分村民反映缺少文化活动场所,村支部决定建一个文化广场。资金不够,陈少春带头捐10000元,其他党员也纷纷捐款,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捐款7769元,没有一家不捐的。在选场地时,村里又遇到了难题:建在村外,一是占地,村里每年要拿租金,同时离家远,村民活动不方便,健身器材也不安全。正好村中间有一片空地,是七家村民的地方。前几年其中有两家先后想出16万元把这块地方买下来建房,但一直没有结果。69岁的老党员陈继全是其中一家,他听说村里建广场没地方,主动提出来把属于自己的那一块献出来给村里,“我是党员我带头。”其余六家听说后,也一致同意把地无偿献出来。现在,占地近800平方米的广场已建好,每天晚上,这里成了村民跳舞娱乐的好去处。村民李冬仙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村里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天天能跳广场舞啦。”
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陈少春用勇于开拓的精神,换来了西八里营村的飞跃发展,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了百姓一片爱心。每逢村支书换届改选,西八里营村的党员和群众代表,总是自发到街道党委“上访”,表达他们的肺腑之言:“西八里营村缺什么,也不能缺了陈少春,让他连任书记全村百姓举双手赞成!”然而,陈少春并没有满足,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带头找差距,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些新的“自选动作”又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