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
徐兆冰,1986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神经外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1998年聊城市二院*年轻新晋副主任医师。迄今已有脑组织分离牵开器、医用圆盘式开颅电锯等五项**获得****。并有多篇颇有见树的论文发表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专业刊物上,擅长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三叉神经痛、脊髓**症等疾病的诊*。现为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聊城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并被评为*批聊城市杰出中青年医生。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掌管着全身的所有活动,脑部手术不像刀尖上的舞蹈一样快速,而是要求“慢、细、精、准”,因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触碰到精密复杂的血管神经,造成死亡或瘫痪、长期昏迷等不可弥补的后遗症,这堪称生命禁区的神来之刀,让很多“武林高手”望而却步,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徐兆冰却偏偏与脑科顽疾较上了劲,凭借他多年练就的一双慧眼和一双妙手,把一个个病人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见惯了生生死死的徐兆冰,对每一个病人的生命看得特别重,而对自己的名利得失却看得很淡。“每*好一个病人我都非常高兴,如果*不好,心里就老想着他们,放不下。”——他说!
妙手精益求精 挑战生命禁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徐兆冰为了让自己业务更加精益求精,他以先知为师,虚心向老**和业内**人物学习,没日没夜地待在值班室、手术室里。谈起进院之初,他感慨万千:“当初若做台成功的手术,能高兴好几天。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急得吃不下、睡不好。”他曾经一昼夜连做过几台手术。几台手术下来,经常累的坐在连椅上便睡着了。谈起这些,徐兆冰考虑更多的是那些患者:“来的都是急症啊,眼看着生命垂危,他们把命交给了我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做不好。真是这样的,我相信,谁在这个位置上谁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就是尽*大努力救人,救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在我这儿也是*好的体现。”正是他这种执着的敬业精神,为更多急症患者延续了生命,才使他的名字让更多人记住。
1992年徐兆冰去齐鲁医院学习,专业认识上又有了质的飞跃。针对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等常见病,他掌握了术前术后如何管理更规范、观察更严密,手术更仔细,注重监测和控制血压,使脑出血存活率由以前的不足40%一跃达到90%以上,这样,他操作这些常见病更加游刃有余。他常说,在医学上,不要总想着高精尖,把常见病和百姓需要的技术掌握标准、规范,做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就很好了。
1995年二院组建神经外科,三十出头的徐兆冰升任神经外科主任,但这并没有让徐兆冰产生多大的成就感,反而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他想到的不是个人名利得失,而是千万个患者的需求和科室今后的发展方向。老**退休,年轻的科员经验少,科室一时出现了人才断层。如何扭转这一局面?他一边深钻业务,言传身教,一边轮流派驻年轻骨干外出学习,进而巩固并发展了神经外科在我市的**地位。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白天在问珍中遇到什么问题,晚上就看书,仔细地看,反复地看,直到吃透、弄懂、能做、包好。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他现在还是不太习惯在电脑上看书,而是坚持看书本、做笔记。
1998年,徐主任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微创穿刺溶吸脑出血*疗颅内血肿,由于术式创伤小、花费少、效果好,受到省有关**的高度评价,成为广大高血压、脑出血及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福音。
2004年4月29日,时任拥有6000余名员工的银河纸业集团董事长孙某早6点半在指挥叉车工作时不慎摔成重伤,被紧急送往二院,CT显示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硬膜下血肿。9点10分,患者已由浅昏迷发展为中度昏迷,右侧瞳孔在散大,光反应消失,左侧肢体已无刺痛反射。复查CT显示,右侧硬膜下血肿增多,弥漫性脑肿胀伴脑中线左移。病情恶化迅速,外请**,时间来不及,自己做风险很高!所有人束手无策时,年轻但却经验丰富的徐兆冰主任沉稳而又果敢地决定:手术,必须手术!
10点10分手术开始,徐兆冰在和死神争夺着分分秒秒。在对病人的糖尿病、高血压等不利因素做了周密的处理后,他娴熟地在病人右侧额颞顶部瓣状开颅,去除15×12cm骨瓣以减压,环形剪开硬膜,清除血肿,截取颞肌筋膜修补硬膜既减压又有效地保护脑组织。14点30分手术结束。术后病人右瞳回缩,光反射恢复,脑疝缓解。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北京天坛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的**到院看过病人及CT片子后一致称赞:病情诊断正确,手术处理得当,手术时机把握的非常好!病人不久便恢复了正常工作,后来去日本复查,日本**也感叹道:“这是个奇迹”。对重度脑外伤能救*到这种程度,不但开聊城市神经外科之先河,而且全省乃至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这是徐主任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徐兆冰站在医学发展前沿,始终把解除患者痛苦、引领一方技术潮流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他不断拼搏着、追求着。他相继开展了一些大的疑难手术: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松果体区肿瘤切除术、岩谷间肿瘤切除术、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脑动脉瘤夹闭术、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等,在鲁西、冀南乃至全省处于**水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了脑组织分离牵开器、医用圆盘式开颅电锯等5项技术获****,成为二院获***多的一人。
多年来,徐兆冰与患者之间有诸多解不开的情结。2006年,一位河北籍24岁的田女士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进二院,当时患者头痛头晕呕吐十余小时,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神经外科会诊,考虑为脑动脉瘤。此症主要并发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瘤周结构受压体征,可致残并危及患者生命。徐主任了解情况后,及时为对方做了CTA,并及时实施了手术。不但为*疗赢得了时间,还为病人节省了大量费用,患者康复出院时,全家人对徐主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思想独具慧眼 彰显大爱医德
徐主任观点之一:不过度检查和*疗,面对重症病人,明知道*疗没有意义时,选择明确告诉病人家属,让他们客观地选择*与不*。尊重生命,更尊重科学的*疗观。
对于现在饱受病患热议诟病的“过度*疗、过度开药”,徐兆冰医生是这样做的:比如说有一位重症患者来医院救*,大夫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明知道*不好还是让病人把钱大把大把的花在*疗上,另一种做法则是明确告诉家属病人的情况,让他们斟酌是否*疗。如果你选择第二种,病人家属有可能采取保守*疗或放弃*疗。而第一种,由于你的主动劝说或坚持*疗的观点影响了病人,继续诊*,表面看病房里多了一个病号,收益也高了,但这只是短期行为,结果是病人花了钱,*不好病,心理很失落。从短期看,损害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经济利益;从长远看,砸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牌子,而且还有医院的形象!这是对医学的扭曲和对医德的亵渎。在门诊值班时他也尽量不给病人开药,如果需要开,也充分争取患者的意见。“如果你站在病人的角度切切实实为他们着想,多和他们沟通,也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的医疗纠纷。”徐兆冰说。
徐主任说:作为医生,天职告诉我,*先要对病人负责。说到这儿,他还给我们讲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他说:乔布斯有一段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因为经营理念的问题,他和公司其他高层产生分歧,结果被公司开了出去,从那以后苹果公司也开始走下坡路,以至于1995年差一点破产倒闭。乔布斯在回忆时说:‘当苹果从要做*好的电脑公司到要做赚钱*多的电脑公司时,就注定要走下坡路了。如果你看好你的产品,看好你的客户,那么金钱也会自然伴随而来的。所以说,你不应该只考虑着怎么从客户那里赚钱,更多考虑的是客户为什么要给你钱。’乔布斯的这段话表面反映的是策略问题,实际上是价值观问题。这和我们做医生的对待患者是一个道理。所以说,我赞成乔布斯的选择:做*好的电脑公司。理解了这个事也就理解我的做法了。
徐主任观点之二:不过度依靠机器,面对病人,不能哪儿不舒服就让病人做哪儿的检查。相信设备的**但更相信大夫全面望闻问切的综合判断。
几年前有个病人,在济南的几家大医院花了好几千元,做遍了先进仪器,全身都查了也没查出病,绝望之际听闻徐大夫大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二院。这个病人告诉徐兆冰,他心慌、肚子难受、喝水也呛……一些非常细节的症状,徐兆冰耐心地询问听诊,发现病人身上所有的不适都只是一个问题,就是——神经性官能症。于是,他给病人开了五十块钱的药,病人回家很快就康复了,后来专门来到医院对徐主任表示感谢。
“医生看病不能只面对哪个器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人体是一个整体,中医主张望闻问切不但是*病的手段,更是体现了对人整体的关怀,这也正是西医所缺少的,不能过分依赖机器的检测结果,而把*基础的与病人的交流忽略了。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全心全意地给他看呢?”
徐兆冰就是秉承着上医之境,崇尚科学,敬畏生命,致力为患者解除疾苦,把自己的全部激情和力量都贡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医生”这一崇高职业,体现了一个医生生命的*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