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蜂蜜,如今人们褒贬不一。真正的蜂蜜,营养价值毋庸多说,然而如今假蜂蜜当道,让不少消费者望蜜止步。这也正是人们想要蜂蜜又不敢靠近的原因。南部山区作为济南的后花园,自然也有很多养蜂人,更有很多纯正的好蜂蜜,只是多数藏在深山无人知。现在正是蜂蜜大量产出的季节,大众网记者近日走进西营镇,寻找原生态蜂蜜。
寻蜜
山间蜂舞 未进门花香已扑鼻
多番打听,西营镇历城区藕池村有很多养蜂人,甚至村民们还自发建起了一个养蜂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其实就是村路边的一处小房子。还未走近,已经看到路边成群的蜜蜂飞舞着。更近时,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一股淡淡的花香气扑面而来。房子上面挂着简单的招牌:花神养蜂专业合作社。穿过飞舞的蜂群,走进一个布置简单却宽敞的房间,一摞摞的蜂箱、刚刚削下来的蜜盖、正在过滤的蜂蜜,还有已经装好的蜂蜜,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浓郁的花香味沁人心脾。
村民孙继贵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也是这个合作社的理事长。他不善言辞,只知养蜂。
孙继贵和周围很多村民一样,养蜂30多年,一直生产着*原生态的蜂蜜:不添加任何东西,也不奢华包装,只是单纯的把蜂巢中的蜂蜜,经过简单几个环节后过滤出来,装进瓶子里直接销售。
由于蜂农零散,销售渠道单一,2010年,孙继贵等33户当地蜂农发起花神养蜂专业合作社,抱团取暖。这几年,这个合作社吸引着更多蜂农加入,如今已经发展到100多户。
产蜜
从蜜蜂到蜂蜜 5道工序原生态操作
很多人只知道蜂蜜是由蜜蜂而来,却不知如何而来。记者对此更是一知半解。
谈起蜂蜜的产生,孙继贵的话多起来。每年的5至7月是产好蜜的时节,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
分钟的发酵,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
等到蜂蜜**成熟之后(蜂蜜浓度达到42度),蜂农从蜂箱中取出蜂脾(蜜蜂的巢是用蜡板来造的,数张板状物从蜂箱上部垂到下面,其两面排列着整齐的六角形蜂房,称之为蜂脾,又称巢脾),用刀削下蜜盖,再用一种离心式摇蜜机将蜂蜜从蜜盖中脱离,*后经过过滤,直接装瓶销售。
在孙继贵演示下,总共5道工序下来,蜂蜜几乎是从蜂巢内直接进入包装瓶中,中间过程纯手工、不添加,**原生态。
过滤好的蜂蜜,一杯温水冲开,闻一下花香味让人如痴如醉,喝一口更是满嘴留香。
困惑:
假蜂蜜太多 真蜂蜜也不敢信了
蜂农抱团,本意是抵御风险,没想到,这几年,由于假蜂蜜当道,真蜂蜜反而受连累更不好卖了。这也正是孙继贵担心的事情。
孙继贵说,从去年开始,很多蜂农就感应到,蜂蜜销售渐入窘境。合作社的蜂农们所销售的是原生态蜂蜜,也就是浓度达到42度的成熟蜂蜜。成熟蜂蜜的水分含量在20%以下,并使双糖充分转化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总含量达70%以上。只有这样的蜂蜜,才具备营养价值。
但市场上现在销售的蜂蜜,多是未成熟的蜂蜜,浓度在38度、39度,未成熟蜂蜜的市场价格仅为成熟蜂蜜的一半。除此之外,更有不良商家在蜂蜜制作过程中添加糖浆等。商家的种种不良行为,让市民对蜂蜜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蜂蜜遭遇着****的销售危机。
“而且,我们这里距离市里太远,很多人也不知道咱西营的蜂蜜好。”孙继贵说,好蜜藏深山,只能卖给一些加工厂再加工卖出去,中间环节一多,难免蜂蜜质量下降,也给销售带来难题。
计划
联合蜂农办*届蜂产品展示会 让好蜜出大山
孙继贵不相信好蜜卖不出去。他和合作社的蜂农们商量,如何让西营蜂蜜走出大山,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美食。
一商量,蜂农们一致决定,**将合作社产的原生态蜂蜜卖给加工厂家,而是自己直线销售。大家立下**,所出售的蜂蜜均属天然无添加的原生态成熟蜂蜜,质量有**。为了让更多人吃上好蜂蜜,他们决定于10月1日至7日,在西营镇举办**届蜂产品展示会,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胶等。对此决定,西营镇**也给予全力支持。
同时,为了打造西营蜂蜜品牌,并帮扶贫困群体,合作社还计划销售爱心蜂蜜,每卖出一斤蜂蜜,捐出2元*资助西营镇养老院老人及贫困学生。
几经波折之后,西营原生态蜂蜜的知名度渐渐打开,已经有慕名而来的市民。每有人来,孙继贵都仔细讲解着蜂蜜的吃法,以及如何辨识真假蜂蜜,提醒人们健康饮食。
蜂蜜辨真假小知识
当地蜂农介绍,可以通过“一闻、二看、三手感”来辨别。真蜂蜜闻起来有清淡的花香味,看起来虽然比较黏稠,浓度高,但是整体色泽清透,光亮如油,看上去比较通透。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容器中时,真蜂蜜不会出现“断线”,拉丝部位也非常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