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济莱协作区建设开展以来,莱城区、历下区经过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牵线搭桥”,以“联盟共建、互助共享、合作共进”为主题,实施管理互通、研训互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五大工程”,共建两区教育联盟、学校联盟共同体。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两区的教育资源进一步融合,教育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莱城莱城,来了就成。’**的对接交流,收获很大。回去之后,我们将好好研学,期待下一步的深度合作,努力推动两区教科研共同发展。”今年4月,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副局长康玉平带领教研室主任、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一行16人,在莱城区进行了为期**的教研共建对接交流。
这次对接交流,历下区一行分别到牛泉镇中心小学、花园学校、陈毅中学等三所学校进行了参观交流。听取工作汇报、深入课堂听课、进行业务交流……一行人对莱城区的单元主题教学、实战课堂、根基教育及三课一体的管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牛泉镇中心小学的**教育、花园学校的绿色课堂、陈毅中学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进行了深入学习、研讨,他们表示:这样的共研共建,思路更宽了,课改的劲头更足了,不虚此行,期待深度合作。
共建教育联盟以来,两区教育局就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研与教师培训、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洽谈,明确了教研联盟建设的目的意义、途径策略。双方交流了教学科研方面经验与特色做法,明晰了合作的思路,确立教研学习的**,把莱城区的单元主题教学、三课一体建设、根基教育,历下区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师培训、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等,作为共研共享的教学合作项目,助推了两区教研工作共赢式发展。
莱城区积极推动学校协作共建。莱芜二中与济钢高中成立联盟校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联盟发展规划、重要制度、活动计划。建立完善了两校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例会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质量监测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以及校本研训、校际交流等各项制度,两校的工作步入了规范、科学、常态化发展轨道。先后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联谊教研汇报课与教学开放周,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五大共享,促进了两所学校之间深度交流与合作。凤城高中*抓成为全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校的机遇,把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工作会、现场研讨会及各学段、片区活动,作为助推学校跨越发展的交流场与展示台,借力借智、多元互动,先后与山东省实验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江苏海门中学等省内外60余所学校“结对子”,通过听课教研、学习考察、主题讲座、轮岗交流等方式,形成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等多边活动交流的常态机制。以此为带动,开展“后四领域”教学管理改革、社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三大行动”,全面深化“四位一体”**思维课堂改革,先后6次在**教学研讨会作典型发言。建立了全省**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领跑全省。“建设教育联盟,深化区域合作,是加强济莱协作区建设的新机遇,我们将深入学习历下区的先进做法,深化合作共建,依托教育发展联盟,努力推动各联盟共同体均衡、个性、内涵、跨越发展。”莱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俊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