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水上王城

2014-10-20来源 : 互联网

曾经的寿北盐碱滩涂之地,正悄然兴起一座原生态、有特色、可复制的生态经济样板区--

轮滑表演、猜谜语、湿地寻宝、摄影展、浑水摸鱼、特产展示、茶艺展……“十一”假期,寿光市西北部的洰淀湖景区活动多样,吸引了超过12万人次的游客到访。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成为景区的新常态。

这还是原来的寿北吗?曾几何时,人们印象中的荒凉大地,缘何骤然间化身一处旅游新乐土?近日,记者走进寿光西北部这块神秘而迷人的土地,近距离欣赏盐碱地上一个生态明珠的精彩绽放。

“一张白纸写生态”--原生态的魅力不仅带来了天蓝水净、芦苇飘香的美好意境,而且筑稳了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扎实框架在一马平川的寿北平原上,远方,天蓝地净、风轻云淡;近处,彩墨画般的绿化带掩映着大地若隐若现,几只燕子低空掠过,为如画风景平添了些许灵动。当我们抵达双王城水库毗邻的管委会办公楼时,只见水汽氤氲,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脾。好一处生态宜人的世外桃源!

“一张白纸写生态!”谈起双王城的今昔对比,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燕黎明言语中充满了豪迈。长期以来,与发达的工业、闻名的农业相比,寿光的旅游资源相形见绌。而双王城所在的寿光西北部,因为种种制约因素,既没有高度发达的农业,也缺少大型的工业项目,恰像是被历史“遗落”的原生态宝地。如何让三大产业齐头并进、让各区域协调发展?寿光市委、市**将目光锁定双王城这块有待雕琢的璞玉。

2011年12月,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区成立,1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生态经济先行区、**区走上历史舞台。此时的双王城,就像一张“白纸”,决策者力图在保护原生态的同时,描画出新的韵味。新区按照“生态、旅游、文化”发展定位,以“保护中实现开发”为原则,科学规划出海洋湿地区、养生旅游区、综合服务区、观光农业区、旅游度假区、林业旅游区、生态农业区7个功能区,凭借丰沛的生态资源,多样的文化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发达的县域经济,全力打造生态经济新样板。寿光市委、市**赋予其不受经济考核约束的“特权”,**任何工业项目。此外,一年一个亿的稳定投入,更是展现出**远瞩的耐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

保护生态、**生态、开发生态,双王城紧抓“绿”和“水”两大主题。一方面加快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湿,完成植树造林2.5万亩,实现退耕还湿6000亩,森林和湿地面积占到全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实现了水环境的立体化、深层次、整体性建设。另一方面,大兴水利工程,实施了总投资2.1亿元的洰淀湖湖面综合开发,成功引入900万立方米弥河水,原先很多孤立存在的小水泊连成了片。同时,完成了总投资12亿元的双王城水库建设,成功引入长江水3000万立方米,在潍坊今年抗旱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基础上,寿光加强了张僧河、塌河、劳改河、织女河四条水系建设,通过河道清淤、河道拓宽、加建水渠,使河流与湖面纵横交错、贯通连接,编织成了一个大水网,夯实了水生态的根基。

“生态经济具象化”--旅游业日益唱主角,品质农业逐渐兴起,生态相关衍生产业为双王城注入源源不断的血液秋日的暖阳照耀在洰淀湖上,那大片的芦苇荡摇曳着身姿,熠熠闪光。撑一支竹篙,载一船欢笑,穿梭于纵横交错的水路上,悠远动听的风**随风飘荡。不远处旋转着的荷兰风车、跃水而上的鱼儿、成群结队的野禽,以它们的*特的“好客之道”表达着对游客的欢迎。

洰淀湖作为新兴的旅游景点,是水生态开发带来的“水经济”的一个美丽缩影。在洰淀湖、林海生态博览园、双王城水库、海洋湿地休闲度假中心等景点抱团式发展的带动影响下,双王城旅游业风生水起,“春逛菜博会、夏游双王城”的寿光旅游格局已经形成。双王城已创建成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山东省*批**生态旅游**单位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水上王城”这一文化旅游品牌逐渐被大家认同和向往。

旅游开发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当生态经济从大型水生态景观建设,延伸到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其蕴含的惠民、富民特质便真正开始显现。“当地的老百姓一亩棉花仅有500元的年收入,现在通过土地流转,一亩地1000元的租金,还可以逃离了土地的束缚,解放了劳动力。同时,吃、喝、玩、住等相关配套服务业生意红*,老百姓对生态开发表现出了**的热情。”燕黎明介绍说。

旅游业离不开水生态,农业更是如此。双王城通过改变单一种植模式,让老百姓真正尝到了生态经济的甜头。郭井子西瓜、南木桥西红柿、洰淀湖稻米、红缨子高粱、牛头小菠菜、双王城莲藕等多种盐碱地农作物应运而生,以高品质、原生态的优势,共同撑起“王城食府”盐碱地自然农业品牌。今年郭井子西瓜每亩效益2000元左右,大大超过种棉收益。1200亩水稻长势良好,上市在即。可以预见,将来的品质农业将成为双王城一张新的名片,也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新的支撑。

生态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这何尝不是生态建设具象化、产业化、经济化的生动体现?双王城通过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用生态经济驱动区域永续和谐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竟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得到了生动地论证。

“三抹色彩绘文化”--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开发,赋予了双王城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翩然起舞的灵魂和翅膀双王城拥有得天*厚的地域文化资源:红色爱国主义文化、绿色湿地文化、白色盐业文化构成了极富特色的文化底色。游览在洰淀湖风景区、双王城盐业遗址群、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等地,随处可见文化符号的传承和延展。

单是洰淀湖景区,就嵌入了大量文化元素,可谓做足了文化文章。带有汉代风格的路灯、大门、商业街,将人瞬间拉回到那个辉煌的帝国时代;汉官印石雕、汉武帝躬耕雕塑群,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诉说着昔日帝王与双王城的一段渊源;景区中间,牛头镇****起义纪念碑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芦苇丛中,抗战时期马保三带领热血寿光青年们利用芦苇荡作天然屏障,同敌人展开游击战的场景仿若再现,红色文化为洰淀湖披上了一层庄严、神圣的外衣。

在双王城盐业遗址群和中国海盐博物馆,白色盐业文化蕴藏在遗迹之中,寿光人制造、使用海盐的古老智慧闪耀至今。湿地文化在双王城更是无处不在,洰淀湖位于江北*大的湿地区--渤海湾湿地区中,国家滨海湿地公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盐碱湿地特色景观,小清河湿地唯美地躺在“水上王城”*北部。这里的每一处,都镶嵌着古老、沧桑的文化元素。

三年来,双王城“一年扎框架,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目标基本实现,生态梦想照亮现实,一个纯粹的生态经济新区赫然伫立在寿北原野。“在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有着与双王城地缘相近、特点相似的广袤的盐碱地。希望我们的实践和探索,对这些地区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燕黎明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双王城模式能否移植到别处,可能还要取决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但这份大规划、大投入所展现出的魄力和胆识,必将为各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提供有益的启示。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