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济南机动车迅猛增长,堵车也日益严重。10月21日,在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群众见面会上,济南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王宗岩回答市民关注的*堵热点问题。
*堵*终靠公共和慢行交通
现在一提起*堵,都是说机动车行动不畅,但是我们要分析是如何形成的,才能找到整个城市*堵的方向。城市的空间轻而易举地被机动车填满,而我们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就修路,进而挖掘道路资源,为机动车提供方便。“*堵应确定一种方向,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机动车道拥堵。”王宗岩说,开车出行的人员*多占20%,“还有80%的人员出行没有着落,他们也应该享受一个比较公平的出行环境。”
王宗岩提出,我们要倾向于**公共交通,把**放到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上来,不像现在的样子,把行人、自行车都挤到马路上来,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发生机动车拥堵。“要尽量让人放弃机动车,在城市中慢行,在城市中能分享,否则,*堵永远没有尽头。”
限行限号不是长久之策
王宗岩透露,目前济南机动车保有量150多万辆,其中小汽车达到134万辆,而且机动车每年还会以20万辆的速度增加。
限行和限号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城市实施了,济南是否有这样的打算?王宗岩认为,外地限行限号是一种无奈之举,短时间内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发展,副作用还是会出现的。“限行和限号的配套问题还比较多,在这个问题上,要从引领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不能图一年两年见效的短期行为。”
打通160多条路微循环缓堵
道路资源是有限的,但车辆每天都在增长,交警目前采取哪些措施疏堵?
王宗岩介绍,经过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现在在历下区、市中区,能调节的支路和干路都已实现微循环,使车辆可以选择自己较近的道路到达目的地。“现在已经打通160多条支路微循环,应该说是*堵三年来效果比较好的。”
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济南交警对80条道路共计90余个路口实施优化改造、取缔占路停车泊位3917个、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58万起、实行快处4000余起,高峰时段拥堵报警电话平均下降30.2%。*堵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来看,只有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的理念,大力发展立体交通体系,继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全社会联动,才是*堵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