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青岛十大科技事件出炉

2015-02-08来源 : 互联网

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是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的。这轮改革突出的特点是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2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梳理全年科技工作,启动实施“千帆计划”、“蛟龙”号*赴印度洋作业、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投入试运行、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等成为2014*具影响力**科技新闻事件。

一、“千帆计划”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关于实施“千帆计划”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13条扶持措施是我市迄今为止*全面、力度*大的扶持政策,除保留了一些原有的优惠措施外,创新性的扶持政策多达三大类10项。千帆计划针对制约企业初创、成长、壮大各阶段的“瓶颈”,改“漫灌”为“滴灌”,**支持企业的*投、*贷、*保,三年内**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带动全市总数过万家,形成千帆竞发、蓬勃向上的集群发展态势。*批907家企业入选“千帆计划”信息库。139个项目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获拨资金1.79亿元,项目立项总数和金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计划单列市之*。

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成长的港湾,全市孵化器建设面积达945万平米,投入使用443万平米,已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77家,入驻企业2800余家,引进院士、千人、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400余名。全市国家级孵化器和大学园总数分别达到14家和3家,均居计划单列市*位。

二、“蛟龙”号*次赴印度洋海底热液区作业

12月2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次在印度洋下潜,也是*次赴海底热液区作业。此次下潜,“蛟龙”号*大下潜深度3782米,水中时间10小时13分钟。下潜中进行了潜水器系统状态复核,完成了测深侧扫系统功能复核,初步探查了非活动硫化物区域范围,在非活动硫化物区域内进行了现场地热、溶解氧测量与取样,获取了硫化物“烟囱”碎片及岩石矿物样本20公斤,还进行了大范围环境参数测量与近底海水采集。

三、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投入试运行

12月13日,科技部在青组织召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正式宣布同意我市提出的理事会组建方案,要求由理事会负责统筹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构建开放、包容、多元、网络化的新型研发机构。这标志着海洋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设计工作基本完成。

国家部委和省、市**支持的一期经费已拨付到位。八个功能实验室以及高性能科学计算及系统仿真等大型科研平台筹备建设。实验室在10月份举行的“全球海洋高峰论坛”上,与来自14个国家的60多个知名科研机构共同研讨建立跨学科、跨领域对话的海洋科技合作新机制,签署“未来海洋青岛共识”。随着基建工作的完工,实验室投入试运行,我市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进入新阶段。

四、青岛获批建设国家唯一海洋技术转移中心

10月24日,科技部批复我市建设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该中心是国内唯一的全国性海洋技术转移集聚区,标志我市将成为国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核心区。2014年我市技术交易市场发展迅猛,将国内*创的促进技术转移“四补”政策升级为“六补”。国内率先推出科技成果挂牌交易规则,实施不到半年,2839个项目挂牌,成交389个项目,成交金额6.9亿元。举办全省*创科技成果拍卖会,两次

拍卖成交12项,成交金额3362万元。

全市率先推出技术转移和科技咨询业两个科技服务业规范。组建全国*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全市技术经纪人达267人,技术转移机构96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新增6家,全市总数达8家,“**、行业、中介、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4年全市技术交易额得到60.5亿元,同比增长70.9%,技术交易青岛“好风景”。

五、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落户

9月2日,市**与中船重工集团签约,携手共建海洋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这是青岛海工装备研发的里程碑式事件。中船重工集团将总投资70亿元,分别在高新区规划建设占地800亩的青岛国际海洋装备科技城和占地400亩的海洋装备产业园,在黄岛区规划建设海洋装备研究院项目,力争用3-5年的时间,形成“一城一院”创新发展格局。

中船体系内的诸多企业集聚青岛的态势,必将进一步弥补我市海洋装备研发方面的短板,助力我市突破制约海洋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瓶颈,在大型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和基础元器件制造等方面实现自主创新,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端产业集聚的全新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对我市海洋装备产业升级发挥巨大作用。

六、大企业协同创新“青岛实践”领跑全国

海尔开启“人人创客”时代,推进互联网转型,逐步迈向员工创客化、运营小微化和企业平台化,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8000万元支持;由海尔集团牵头组建的国家智能数字家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使我市作为唯一副省级城市,与北京、浙江、四川入选试点。

海信国家**实验室被科技部列为上报国务院的两个技术创新典型案例之一;海信联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研发计算机辅助手术工作站,已成功用于36例高危手术;海信网络获批智能交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总数达10家,居计划单列市*位。

南车四方代表国家建设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南车四方联合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和产业资源完成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研制开发时速的350公里动车组成为我国高速铁路主要装备。大企业协同创新“青岛实践”领跑全国,继续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七、集聚日东(青岛)研究院等一批国际高端创新要素

12月5日,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在我市注册成立了在中国唯一国际研发中心——日东(青岛)研究院,也是全球第四家独资海外研发中心。日东电工是日本化工领域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上市公司,连续四年荣获汤姆森路透全球技术革新Top100强企业和排名日本第1位、全球第4位的化工类企业。研究院主要研发面向我市需求的光伏、家电、海洋制品等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开展前瞻性技术项目研发,同时将率先实现技术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

我市不断集聚国际高端创新要素,新增1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达到17家,居计划单列市*位。世界500强克瓦纳集团海工(青岛)工程技术公司投入运营。美国TSC青岛海工研究院获挪威船级社认证。加快推进英国牛津大学Isis创新公司、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以色列埃克赛特投资公司落户我市。与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签订协议,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承办国家中俄青年科学家交流论坛、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联委会,举办青岛*届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不断开拓国际创新视野。

八、青岛成为全国第3个获批设立专利代办机构的城市

2014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39979件,位居

副省级城市*位;发明专利授权2864件,超过宁波、济南升至副省级城市第八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48.4%,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今年新增6家专利代理机构,总数达21家,跃居全省*位。9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同意建设专利局济南代办处青岛分理处的批复》,我市成为继深圳和苏州之后,全国第3个获批设立专利代办机构的城市,其他均设在省知识产权局。

家门口设专利分理处,可以节省大量专利文书往来所需时间,方便市民申请专利。通过办理专利费用减缓等激励措施,可以促进青岛市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快速提高,并为专利权人提供更加便捷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有利于推动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除此之外,青岛分理处的建立还能够吸引更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高层次专业人才来青岛落户发展。

九、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

1月4日,科技部正式批准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标志着青岛大沽河流域农业科技园区晋身国家级。现代农业咋发展,大沽河畔建样板: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联动的思路进行总体规划,核心区由青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和即墨、胶州两个核心园区组成,形成多个特色示范区和不同纵深的辐射区。

园区通过各组成部分的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实现“创新创业集聚发展、海洋陆地联动发展、国际国内共同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林水利协调发展、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定位,突出设施(光伏)农业、外向型农业和海洋(水产)种业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样板,为全市大沽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地技术支撑和示范引领。

十、高新区、西海岸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2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2014年新认定的1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和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目前,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总数达到7家。

青岛新获批的两个基地分别是全国*个以机器人产业和海洋新材料产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将围绕智能机器人和海洋新材料产业,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抓好创新人才引进培育等方式,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