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身边雷锋”——临沂市沂南县青驼镇刘家河疃80后小伙刘全涛再行善举。当他得知本村几户因病致贫的家庭生活遇到了困境时,他善良的心又澎湃起来,当即决定再拿出一万元现金,每户2000元逐门送到了本村5位病灾户家中。
刘全涛的举动让乡亲们感动的落泪。这是刘全涛今年以来继拿出3.9万元为村里174名70岁老人发红包、拿出1万元义务修路后第三次捐款献爱心。他的善举获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这条路以前就像鱼骨,坑坑洼洼,下雨天车轱辘陷进去就出不来,现在好了,再也不用为回家犯愁了。”62岁的村民刘玉明开心地说。*近,临沂市沂南县青驼镇刘家河疃的村民遇到了一件大好事,以前坑洼不平的道路修整一新,新修的路不用村民集资,也不用**出资,而是由好心市民刘全涛全额出资替当地老百姓免费修路。
三次修路 “麻子”路变平滑
“这条路以前可真难走,坐车走一趟颠得全身疼,骑车一不小心就掉车辙里,每天回家都犯愁。”说起通往村子的路,刘玉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老人所说的这条路是通往刘家河疃村、卢家河疃、邢家河疃三个村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原因,这段长约700多米的土路一直没有硬化铺设水泥。“前几年还好些,*近三年,来往大车多,将土路压坏了,进出十分不方便。”刘家河疃村主任刘朝军说。
这一现象在春节前得到了改变。市民刘全涛回家过年听到村子里的老人抱怨路难走、家难回的事情后,记在了心上。他四处联系买来沙土,在除夕(2月18日)之前,将路给修整一新。他又在2月23日(大年初五)与3月2日两次拉来沙土,将路面进行平整。
说起修路的初衷,刘全涛坦言就是想让大家回家时方便点。“之前我知道路不好走,但是没想到对大家影响这么大。”刘全涛说,“我在临沂生活工作多年,平时很少回来,偶尔回来一次,也没在意路的事,今年过年回家,听大家说起路的事,我心里很难受,于是和家人商量了下,就开始修路。”
经过前后三次的努力,坑坑洼洼的道路变平整了,村民回家方便了,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对刘全涛竖起了大拇指。
心系老人 为全村古稀老人发红包
在刘家河疃村,刘全涛被称为“身边的雷锋”,走在街上随处能听到对他的称赞,不仅仅是因为他修了一条路,还有他年前的一个举动——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五保户每人发放200元的过年红包。
原来,村子里有几户老人生活贫困,儿女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老人又无经济来源,过年都没*准备年货。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全涛向家人提出想要给老人发红包过年的想法。家人很支持刘全涛的想法,但是都有所顾虑,因为刘全涛在村子里并不算*有*的,这么做会不会引来非议?而且刘全涛以前做的是煤炭生意,由于近两年生意不景气,他亏损了70多万。*终刘全涛说服了家人,消除了家人的顾虑,义无反顾地拿出3.8万元*,给全村近200名老人送上红包。
刘全涛做出这些爱心举动,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父亲曾经告诉刘全涛,刘全涛爷爷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十分困难,村民们给予很大帮助,这让刘家人记忆犹新,并教育下一代要心怀感恩。后来家里生活条件好了,刘全涛的父母一直力所能及的帮助村邻。父母的热心举动影响了刘全涛,让他从小就养成了乐于助人的习惯。
奉献爱心 让义举永远延续
过年发红包、为村民修路,这在刘全涛的心里只是个开始。
由于爱心举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好评,刘全涛有了新的打算,将通往村子的土路硬化。刘全涛做了个预算,将通往村子的道路进行水泥硬化,大约需要十多万元,他计划在2015年年底将道路硬化。下一步,刘全涛还打算把村里的两条大道进行硬化。“这两条路是村子里的主路,但一直没有铺水泥,一到下雨天很不方便,硬化他们就是我下一个目标。”
除了为村民免费修路,刘全涛还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以后每年都为老人发红包,而且红包要越发越厚。
“**这些事并不想出名,只是觉得该干。”刘全涛告诉记者,“这些事让村里老少爷们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