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城市群富可敌国?

2015-09-02来源 : 互联网

**化时代的**竞争格局中,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是否有若干综合经济实力强大的城市群与**城市区域。

在中国,在经济**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受技术**、要素流动和产业更新换代等因素影响,区域经济也正由传统的省域经济与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变,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

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2012年,中国23个主要城市群以占全国30.21%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65.69%的人口,**了90.49%的地区生产总值。

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更是以14.72%的国土面积,集聚46.86%的人口,**了全国71.67%的地区生产总值。

伴随城市群崛起,我国传统的省域经济和行政区经济逐步向城市群经济过渡,城市群的区域增长极作用越来越明显。

2012 年,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在相对应省份的占比基本在60%以上,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等的比重甚至超过80%,城市群已成为区域竞争与合作的基本单位。

中国的城市群到底有多厉害?可以说它“富可敌国”。

运用当年汇率进行折算,2012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了17252.32亿美元、8240.41亿美元和7569.04亿美元,如果将其作为*立的经济体进行**比较,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都可以排进**前20名。

尤其是作为我国发展**的长三角城市群,其经济总量已超过韩国等亚洲四小龙,与同属“金砖”国家的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由此可见,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于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以及这个城市群中间的核心城市,即**城市之间的竞争。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23个城市群的平均城市化率达到56.20%,高于全国49.68%的水平,这23个城市群集聚的城镇人口占到全国总城镇人口的73.81%。总体看,城市群的城镇人口占全国的比重,要低于其经济占比,其吸纳农村人口的潜力还没有得到**释放,未来我国城市化的主体依然会是城市群。

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群凭借着较强的集聚效应会吸引更多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不断发展,其会**更多就业机会,也为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城市化提供了条件。

为什么是城市群

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城市群都很重要。

城市群是经济集中化的产物,也是经济集中化的高度体现。相对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在一定空间地域范围内的集聚,功能互补、联系密切,超过了单一城市发展的好处。

单一城市的很多问题,没法自己解决。上海今天有2400多万人口,说是2020年上海市人口控制在2450万,但这个能人为控制住吗?我是不乐观的。

换个思维看,如果在经济、社会福利、社会交往、同城化、协同发展等方面,使上海周边的都市连绵带,如昆山、苏州、平湖这些地级市、县级市,与上海相融,是否能缓解人口压力的问题呢?如果这个思路能打开,就没有必要拘泥于人口之争。因为**可以突破行政的手段,通过经济、地理的边界来实现发展。

单一的城市发展,也很难应对环境污染问题。过去三十年,追求GDP增长,环境、生态这一块没管,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城市与城市之间怎么协同?我认为,只有考虑城市群,在都市连绵区或在高密度区域这个整体里,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一方面,城市群各个城市通过产业和功能的分工互补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各个城市之间可以加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通过联防联*来****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群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不只是简单的城市集合体,“群”的概念蕴含着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相互整合、使“1+1>2”的聚合效应,这种由城市彼此空间临近产生的正外部性,即“城市群经济”,是城市群的核心优势和城市群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城市群竞争力区别于城市竞争力和一般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方面。

城市群可使大中小城市和相关小城镇充分发挥各自在促进产业发展和推进城镇化方面的优势,取得新的更强的集聚经济效应和正外部性,使城市群获得比单个城市更大的分工收益和规模效益。单一城市的规模不经济和负的空间外部性,会由于要素在整个城市体系中的优化配置而消除。

如果地方化经济带来的是单一城市的形成,城市化经济带来的是多样性城市的形成,则“城市群经济”带来的就是城市群的形成。

六大维度量化“城市群经济”

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城市群经济”。城市群经济要怎么实现呢?一般来说,主要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素在城市群范围的集中,二是集中于城市群的要素需实现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

由此,城市群的要素集聚能力、整合发展能力、基础设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影响“城市群经济”实现的*重要的因素,其中前四项是直接实现要素,反映了“城市群经济”现实的实现情况,后两项要素则体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反映了“城市群经济”的未来实现能力。

以上述“城市群经济”实现的六大要素作为一级指标,我们建立由24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量化指标体系,用以刻画“城市群经济”,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城市群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

标签: 中国各大城市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