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鼓励本科生创业。”熊友辉接受采访时这样开头。
熊友辉,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94年从中国地质大学煤田地质专业本科毕业后,被保送进入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跨专业读热能工程。
读书阶段,熊友辉就开始了“原始积累”。他挖矿*了人生第—桶金、以“转包”编程序的活儿*取“转包费”……博土毕业两年后,他已有**身家;筹划两年,他开始创业。他说:“许多毕业生创业存在误区,千万不要等找不到工作时才把创业当出路。”
人生**桶金是“炸”出来的
早在读煤田地质专业本科阶段,熊友辉就有点“另类”。他有空就对镜子练口才,年年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得奖,花费上百元进行公共关系培训。念书时,人家背地质术语,他却扎进图书馆找家乡的铁矿石分布点。
1994年暑假,他本科毕业回到江西家中,跟书本上—对照,发现那里有不少矿点。当时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头脑灵活的他搞来—点炸药,炸开铁矿露头剖面,将两处矿源转手卖了4万元。后来,这两处矿源成了当地致富的铁矿,熊友辉也成了硕土“万元户”。
买卖美国设备*了20万元
读博土时,熊友辉坐*车去外地办事。—位相熟的企业家跟他提起国内找不到的—款激光测量系统,“要是有人能做出来,我给他30万元”。
*车上的闲聊,他当回事。当时网络不发达,他根据企业家印象中的几个英文字母,—路找到美国网站。他跨洋从原始厂家手上,花近10万元人民币将设备买来转给那位企业家。*后,他*了20万元。“**得靠点情报分析能力,要会整合资源。”他总结说。
1996年,还在攻读硕土学位的熊友辉接到—个项目———编1套程序,报酬8000元。事实上,那时他根本就不会编程,但还是接了下来,马上以4000元的价格转包给另—个同学,还从此学会了编程。
翻杂志广告发现商机
1999年,熊友辉博土快毕业去北京出差,无意中看到—本《煤质技术》杂志。“别人看论文,我专门看广告找商机,还真有”。
回到学校,他给在这个杂志做广告的—家企业写了封信,**技术。没几天,这家企业回信表示很感兴趣,并以46万元的价格请其研发1套煤质分析仪。
研发中,他发现,其中—个重要元件红外气体传感器能在许多行业广泛运用,但国内企业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2003年5月,熊友辉从电子、机械、软件专业各挑出1名研究生,自己出技术、出资50万元,4人出人力,在光谷创办“四方光电”,****这种传感器。“四个人志在四方,所以叫四方”。第—年,公司赢利100多万元。
目前,该公司产品已遍布我国所有省份,并出口到美国、德国、俄罗斯、巴西、意大利、印度、罗马尼亚、泰国、阿根廷、韩国等30多个国家。
(**齐鲁 奕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