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4时许,潍坊市奎文区早春园南巷北段一家名为“马宋饼”的小铺子里格外热闹,李东林和李宁波夫妻俩正忙着做马宋饼,他们一个擀,一个烙。**一百七八十张的数量,让两口子来不及歇息。
妻子李宁波负责制作“剂子”和擀饼,她先将一个面团分成三份,在其中两个面饼上涂上一层油,再将三个面饼压成一体。“剂子”制成后,李宁波开始娴熟地压擀,很快,一张薄如铜*、形似圆盘的饼就擀好了。她将薄饼小心翼翼地卷在擀面杖上,熟练地一挑,那刚刚擀好的饼就“听话”似的稳稳地“飞”到饼鏊子上。丈夫李东林再用翻饼杖熟练翻动着,不到两分钟,一张带着均匀细碎烙花的马宋饼就出炉了。刚下鏊子的马宋饼散发出阵阵香气,页薄近透明,厚薄均匀,柔软芳香。闻着让人垂涎欲滴,看着引人食欲大振。
李东林说,实际上马宋饼*主要的工序在于前期的和面。和面要软,用温盐水将面粉搅拌成团,反复揉搓,待质地光亮,面团饧至似流非流时,移到面案,撕成小块。和的过程中,水的多少、水温控制都有很大学问,这样和好的面热着吃软,凉着吃还是软。
作为潍坊人,没有吃过马宋饼的,可能是极少数。马宋饼,因地得名,发端于昌乐县马宋(现营丘镇),故称马宋饼。如今,马宋饼早就走出了原产地马宋村,走进了城里的大街小巷。
在马宋人眼里,大街上那些箩筐里插着马宋饼牌子的饼并非正宗马宋饼。李东林两口子开了10年的老店铺,规模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是生意却很*爆,门头前随处可见拎着买好的马宋饼的人,还有不少外地人特意开车赶来买饼。很多人都是冲着他们“马宋人”的身份来买正宗马宋饼的。
对于李宁波来说,经营马宋饼不仅是自己的营生,更是对童年的回忆。“俺那里家家户户都会做饼,街上也到处是卖饼的,就跟咱城里卖馒头的一样多。”李宁波说,小时候马宋饼就是家里的主食,农忙时,母亲会烙好全家人**的饼中午拿到地头,一张大饼比任何食物都垫饥,老小一拥而上,坐在地里,一口马宋饼,一口大葱蘸酱,大口撕咬,甚为豪放。如今,日子过好了,城里人买饼回去有卷鸡蛋的、卷肉的,有卷炒辣椒、炒芹菜的。
除了卷东西吃,家住早春园的王女士还喜欢做一碗西红柿汤,将饼撕成小片置于碗中泡着吃,也别有一番风味。王女士还有一个习惯,每年都要买20张马宋饼,寄给上海朋友,40块*的饼,光邮费就要50块*。“上次朋友来潍坊,就是吃好了这口,回去馋得不行,每年都让我寄点。”对于王女士而言,马宋饼作为一种地方名吃,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
如今,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马宋饼已被评为“潍坊名吃”、“山东名小吃”、“中华名小吃”等,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马宋饼的发展,昌乐县营丘镇**工作人员认为,马宋饼不应只是一种地方特色名吃,还应与当地的旅游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进一步扩大规模,走市场化运作或合作社经营方式,如打造马宋饼连锁店等,辐射更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