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崖遗址博物馆位于章丘市龙山镇**西1公里处,1994年,济南章丘共投资600多万元兴建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古建筑**扬洪勋设计,是全国**的一座土堡式建筑,仿照原始社会土城之建筑风格。
1928年,我国**-古学者吴金先生,在城子崖发现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于1930年、1931年进行了*次发掘,并定名为“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成为龙山文化的命名遗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现城子崖遗址存在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城,其城圈重叠的事实说明,城子崖在古代一直是筑城立国的理想之地。
远远望去,门厅上方,周谷城先生题写的“城子崖遗址博物馆”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步入馆内有三个展厅。**展厅突出陈列了龙山西河遗址出土的文物,以红陶器为主,距今约8000多年。各具形态的陶釜、圈足碗、磨盘、棒, 造型*特,古韵尚存。二展厅是龙山文化展厅,突出 展示了城子崖遗址两期发掘的重大成果。展出的文物有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
在诸多的陶器中尤 以鸟头陶驾*典型,鸟喙形状的流,3个袋足好似3 个丰满的**,形成一个挺胸昂*,举止傲慢的大鸟的形象。这种规,因造型特殊,端庄大方,考古界称 “冲天流”。
还有早已闻名遐迩的蛋壳陶高柄杯,以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之挣挣有声,”被世界各国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精致之制作”。在第三展厅,岳石城墙密集的夯窝,平陵城的铁双箭,汉代人面瓦当,不同时期的文物异彩纷呈。特别是传说中城墙上有“五马三车”的大道及平陵城区内的冶炼区,更给铁匠之乡-章丘平添了厚实的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