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李梁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5-02-09来源 : 互联网

1月28日上午,气温骤降,一辆蔬菜运输车停在乳山市白沙滩镇桃村李家村大棚基地里,该村“**书记”李梁正和村民一起将新采摘的蔬菜装车。

“今天又拉走了两车,*近来村里拉蔬菜的客户越来越多了。”李梁身后,27个蔬菜大棚一字排开。

一个不靠山、不靠海的偏远小村落,人均年收入过万,村集体经济年创收过**,“**书记”李梁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早已传遍了银滩。

接下“烂摊子”

“这几年过春节,每次都给我发红包,还送大米、油。”在村委大院前的广场上,正在散步的75岁村民李应绩,脸上堆满笑容地告诉记者,在李梁到来之前,这一切他想都不敢想。

不靠山、不靠海、不靠城,桃村李家村资源匮乏,村民基本靠种地解决温饱问题,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不仅穷,还“乱”,每逢换届选举,村内各种矛盾集中**,村委工作一度无法开展。说起村里之前的“乱象”,李应绩觉得脸上无光。

为尽快扭转桃村李家村的落后局面,白沙滩镇党委决定让银滩城管执法分局局长李梁到该村任“**书记”。2011年7月,41岁的李梁“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一“烂摊子”。

回村**件事,李梁便挨家挨户走访,摸透村情**,疏解矛盾。通过一次次促膝长谈,桃村李家村十几年的邻里矛盾得到化解,干群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村里重新凝聚了人气。

次年初,李梁从镇上拉来了工程队,将进村的**通道拓宽、翻修,并增建500多米的水渠。安路灯、装监控探头、更换旧变压器……桃村李家村“内外兼修”,开始发生喜人变化。

3年建了27个蔬菜大棚

村里局面稳定后,李梁决定发挥村里土地肥沃、水浇条件好的优势,培育蔬菜产业。由于没有资金和技术,村里的党员干部普遍持怀疑态度。面对质疑,李梁选择挽起袖子,埋头苦干。

不到一个月,李梁便从外面拉来了资金,并以每年每亩20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承包80余亩土地,从寿光聘请了大棚蔬菜养殖技术人员全程进行指导。在他和技术员的悉心经营下,*批12个冬暖式大棚当年便投入使用。

大棚建成后,在李梁的组织下,桃村李家村成立了青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155户“股民”,同时吸纳了村里60多名闲置劳动力,每人年收入过万元。

目前,基地的27个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满了西红柿、黄瓜、尖椒、芸豆和茄子等多个品种的蔬菜以及800多棵柿树、500多棵大樱桃树,年产无公害蔬菜100万公斤以上,与市区多家超市和餐饮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为群众年增收近**元。

“现在我们村的蔬菜基地不仅能带动村民致富,还成为白沙滩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创业实践基地。”手指着蔬菜大棚,李梁脸上乐开了花。

“黑脸包公”苦中作乐

“这几年回村工作,经手的*也不少,但我们每个月都会把账目公布出来,在工作上,腰杆是挺得直的。”这是李梁的底气。

在农村,村委干部跟百姓牵扯*多的,莫过于低保。每次低保评议,需要经过群众会、村干部评议、张榜公示三关,“该给的给,不该给的,一个也不上报。”为这,李梁得罪了不少人,成了“黑脸包公”。

为挖掉影响农村稳定的“乱根”,李梁还以委托的形式将村里的**、合同、账目、资产、资金全部交由镇代理服务中心代管,并将村里的收支情况,每月在公开栏上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

2012年,村里开始了环境综合整*。在清理门前“三大堆”时,一位村民和包片干部发生了口角,险些发生冲突。李梁闻讯,从镇上赶来,耐心地给他讲政策和道理,孰料该村民并不领情,仍然不依不饶。当晚,李梁走进村民家中,劝说到深夜,*终这位村民同意搬离门前的柴火堆。

对村民晓之以情,对亲人铁面无私。回村后,李梁的亲叔找到他,想高价流转土地给村里,被李梁当场一口回绝。为此,叔侄二人一度到了见面不搭话的地步。“不符合政策的事,谁都别想钻我的空子。”靠着“黑脸包公”的名号,李梁得罪了少数人,却赢得了多数村民的支持。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