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媒体人跳出来创业,这次是方三文。今年3月1日,他从网易副总编辑的位置上辞职,出来创办了雪球财经。方三文希望,自己找到的路上就有巴菲特所说的“能滚出*大雪球的那些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7月里的**,下午两点,方三文的新办公室——中关村SOHO一间几十平米的小开间里,他正与同事们坐在里面埋头吃盒饭,不时用筷子指点安排着工作。
“你们现在有多少人?”
“你看,都在这儿啦!”在这个潘石屹建来租给小型创业公司的大楼里,都是这样面积不大的开放式办公间,外面隔出来可以待客,里面就是办公间、会议室。房间里多是年轻的面孔,方三文说,这些年轻、没有惰性的头脑,给他带来很多惊喜。
5月25日,雪球财经创办的**个网站——“i美股”正式上线。这家网站的宗旨是为美股投资者提供价格、资料的查询,专业快速的上市公司新闻,以及可靠的投资价值分析。一个月时间里,网站已有数千人注册。方三文希望,“i美股”在信息的速度、数量、专业性上都能超过那些所谓的门户、专业类财经网站上的美股频道。
对手明确、路线清楚,但是有关**模式方面,方三文没有做过多评述。据说,雪球财经已经有了**笔收入。对此,他也只笑了笑,没有透露这笔收入的来龙去脉。
“自从我‘转业’创办这个小公司以后,我发现我的朋友们都变了,他们都变成了MBA或者EMBA,把二郎腿翘起来,用很专业的眼光和语气问我一个问题:你的**模式是什么?”
方三文用一篇博客的题目给了他的朋友们*直接的回答——“**模式重要吗?不重要。”他准备把**模式放一边,先花90%的精力琢磨一下用户需求。他认为,只可能存在没有用户的所谓**模式,但没有卖不了*的用户。
此番创业,方三文瘦了十几斤,反倒让他更显身材匀称,精神奕奕。创业过程的充实与忙碌,似乎让他找到了久违的安宁。
在纸媒呆着的时候,他焦虑,焦虑纸媒会被网络媒体所取代。去了网易,他仍然焦虑——那样一个功能齐全的大公司里,任何人都只是一个环节,上下都有程序,经常会让他感到有心无力——“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你都搞不动”。
“过去了的都成为美好”,现在的方三文对于这些过往经历心怀感激,他从中收获了价值观、思维方式、方**等方面的磨练与积累。在**的纸媒,他学会的是坚持用价值投资的眼光看待事物,而在网易,他近距离地领略到了“未来必将取代纸媒”的互联网的威力。
眼下,“焦虑份子”方三文再次从门户网中跃身出来,继续找寻他想用来撬动自身命运与未来的那根杠杆。谁也说不清,他的下一次焦虑还会不会出现以及会在何时出现。
对话
记者:为什么离开网易?你这次又在焦虑什么?
方三文:*朴实的想法,自己干,挣得*多嘛。不过这些都没那么重要,主要是有别的需求。我在网易也能一年挣个一两百万。不过,在这种大公司里面,你只是一个环节,上面有人,下面有人,经常会感到相当无力,什么都搞不动。
记者:为什么不找天使投资人?
方三文:美股市场规模小,**模式不清晰。投资人可能只会给你一个很低的估价,你想说服他,成本会很高。而且我心里清楚,现在做的事情,只是将来做的事情的一部分,也许我明年公司的估值是现在的10倍,那不是亏大了。
记者:你的**模式呢?
方三文:有不确定性,正在摸索,但是不打算用基本信息收费。
网商:你*大的目标是什么?
方三文:探索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性改革,然后迅速横向发展。
记者:互联网上现有的金融增值服务不好么?
方三文:低效,命中率很低,很难精准判断用户的需求。
记者:现在i美股的注册用户有多少?
方三文:几千人,还没有推广。呵呵,就算要做,所有的推广也不会是需要付*的那种。比如,我们正打算邀请有美股投资经历的人写心得,写得好的就送他一股巴菲特的股票,他可以自己去奥马哈参加股东大会。
记者:中国多少人在买美股?
方三文:目前持有账户的人有几十万。这些人文化程度比较高,资金比较大,有价值投资倾向,年纪都不会很大,30多岁,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
记者:这个群体未来几年会滚雪球到多大?
方三文:这还是跟政策有关。如果政策不放松,这个雪球会滚得慢些。
记者:投资*后还是会走专业化路线,这会不会对你为投资个体做增值服务带来打击?
方三文:这个可能会有问题,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
记者:就像大家都说纸媒要死掉?
方三文:纸媒会比这个事情死得早。
(**齐鲁 奕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