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一篇《创业就是出路》文章,内容丰富,由YJBYS网络搜集整理编辑,供大家借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绦身在此山中。”对于纷繁芜杂的事物,*好的解决之道不是一个猛子扎进去纠缠不休,而是跳到事情之外,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和剥离。徐曙光认为:“很多人*初寻找出路的想法很单纯,可是后来被复杂化了,或者是后来将它美化了。”
徐曙光只得另外设计一个改组办法,他决定“另立**”,跳出原来盘根错节的是非圈。这是一箭双雕的一招:既没有“触动”公司原有的那些既得利益者,又能够绕开他们.实施改革。
徐曙光当时就觉得,做建筑商并不是很难的事情,虽然他以前的经验不足,但只要努力,**可以做好一家类似的公司。如果组建一家新公司,轻装上阵,把老公司的弊病去掉.树立新风气,尤其是责任心,是很有可能脱离困境的。
“说到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业绩,其实,重要的不是技术和工资,而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里,我们需要的是‘主人翁精神’,这个说法或许已经显得老土了,但却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这就是指员工对待自己的职位、工作和人生的态度,要和经理人一样;这也是一种与群体工作和整体产品有关的态度。”
1997年l0月,徐曙光建议新建一家公司,以新公司的赢利来偿还借贷的旧债,让协和地产南加州总部的所有员工(主要是财务和会计人员)都跟着一起进人新公司,由新公司负担他们的薪资和福利。一直束手无策的Randy对这个想法大为赞赏,立刻同意了这个“破壳重生”的主意。
当时,为了新公司的名字,大家还开展了一番讨论,“尽管协和地产现在身陷账务危机.但公司的营建质量、商业信誉在社会上是有口皆碑的,沿用这个名字可以拉近与客户的关系,不用再费力去营销自己。“RMdy这么总结说。当时对市场不了解的徐曙光也认为,协和的品牌效应和口碑还不错,是一种资源。更何况,在当时,美国社会对于华商的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作为**的徐曙光需要时间来证明白己。这时候沿用老品牌,对于他们来说是*实际的。
在美国,注册成立一家公司非常容易,需要的注册资本也很少。1998年初,“协和地产南加州分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仅为3000美元,经营房地产投资开发.RMdy任董事长,徐曙光任cto.两人各出资15肋美元,在新公司中各占50%的股份。
可以说,协和地产南加州分公司是带着沉重的使命诞生的。与其他新公司踌躇满志的创始人不同.压力*大的徐曙光*初的目标非常简单而实际——把协和地产员工的工资发出去,把债务还清。对于这个,徐曙光还是有信心的,因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只要认认真真做好一个项目,还是能够嫌到足够的*的。只要努力,在美国到处都可以找到资源。
徐曙光当时在接受《南加电讯》采访时就预计,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宅市场正在复苏.按照经济规律,房价在7—8年内应该会翻一倍。如果新公司能抓住这个机遇.前途应该很不错。 至此,徐曙光为了还债,“被迫”开始了创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