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如何抓住那25%的成功机会

2014-06-14来源 : 互联网

有统计指出,初创公司的成功比例只有25%,四家公司中有三家都以失败收场。听从前人的经验,绕过之前初创公司犯下的致命错误,也许能帮你把自己的公司变成那幸运的25%。
我自己在创业中也犯过错误,但好在从中获得了经验教训。随着企业做大,我作为企业家和商业**的身份也不断成熟。在我16岁时**次尝试创业,建立了一家网络公司,当时的我有创业的**,工作努力,在这家公司上投入了两年时间后,公司卖了4千万美元,第二家公司以3亿美元被雅虎收购。第三家公司RadiumOne可能为大家熟悉,比前两家加起来的规模都要大,我也有了新的目标:把公司做成数十亿资产的企业。
现在的我和16岁开始创业时相比,热情和工作劲头都没有减退,创业者不能失去对创业的热情。但和当初比,我已经积累了沉甸甸的经验。每天我都会碰到硅谷初创公司的创业者,让我想到当年初涉创业的我。从我个人的角度,希望分享自己的想法来帮助这些人获得成功。初创公司如果做到下面这四点,也许就能避免一些致命问题。
产品先行、适度招聘
或许大家听说过一个初创公司名叫Clinkle,这家公司主要做移动支付,号称有志超过Square。创立者是21岁斯坦福大学学生。在上市前就获得了2500万美元**,创下了硅谷种子轮**的*大数额。
但在推出app前,公司进行了大规模扩张招聘,不惜重金雇佣了很多业界牛人,比如Netflix的CFOBarryMcCarthy。但仅仅过了数月,就解雇了四分之一的员工,引起员工极大愤慨,在网络上抱怨Clinkle管理不善。
经验:在扩张招聘前先扩大市场。当我成立**家初创公司时,很长一段时间公司只有我自己作为其**的员工。在招人方面我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但一旦招人,一定会找*合适的人才,并给予他们应得的报酬。
创新:产品的脉搏
2012年秋,媒体对Netflix的评论哀鸿遍野。公司在第三季度收益暴跌88%,似乎败局已定。但Netflix置之死地而后生,勇敢地走出了创新的一步。在逆境中推出的“纸牌屋”入境已是脍炙人口的美剧,Netflix成功成为和HBO那样的“**电视网络”。
Netflix自己推出的电视剧迅速成为美国本土和其他40个国家**爆的电视节目。Netflix不仅成功自救,还**了历史,成为*个获得Emmy奖的流媒体公司,以往该奖项都由电视网络公司获得。反应埃及革命的纪录片“TheSquare”在今年获得奥斯卡奖提名。Netflix打破了传统电视产业格局,短短16个月,市值增加竟然达到180亿美元。
经验:对风险做出估计,做出适应变化和自我创新。就我个人来说,创新就是在扎实经验的基础上,为市场提供超出现有工具的更好的产品。
市场反馈:产品公开的无价回报
初创公司采用“隐形”(stealth)模式有一定意义,可以防止在产品尚未发展成熟前被剽窃。但如果保密时间拉的太长却可能适得其反。线上视频托管网站Marcellus.tv的创始人PreetamMukherjee不幸印证了这一点。等他的产品正式推出,已经有一大批类似的视频平台*占先机,提供的功能甚至超过Marcellus.tv。
另一个“**”是Groove的创始人AlexTurenbull,去年在博客上披露了其公司凭借客户支持软件获得10万营收的发展过程,同时给出了很多内部细节。这种写法似乎让人觉得他做的有些过*,但其他企业家、营销人员和工程师等读者在阅读后给出了各种反馈和意见,堪称无价的回报。
公开产品能获得用户反馈,从这些反馈中可能帮助产品团队避免可能的错误,或是提示此前未想到的新功能。一旦在市场上公开产品,能看到方方面面竞争对手的市场行为和他们的看法,很多是处在隐身模式难以探查的。产品公开并不意味着产品不保,公开产品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发现感兴趣的天使投资人,打开知名度,建立市场信任等等。
就我个人来说,我总是尽可能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因为我希望传达自己的想法,以帮助千千万万处在创业**步的年轻企业家们。
通过与客户交流化解危机
有些公司认为,*了解产品的不是客户,而是自己。但要想公司成功,*好学会如何倾听。现在社交媒体发达,客户(或任何人)对产品不爽,可以在几秒钟内通过网络向所有人宣泄。不管事情真假,只有企业用事实做出迅速回应,才能控制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
西南航空(SouthwestAirlines)就很注重建立活跃的社交网络计划,有30个专门博客写手外加其他兼职作者,给西南航空建立了有趣、以人为本的公司形象。通过发帖,向读者传达在西南航空工作的情景,提供个性化和真实性强的信息。公司有自己的社交媒体部门,6名专职员工,但更多时候让博客作者自由发表意见。
当社交媒体反应出实际问题时,比如引起客户问责(如航班延误)或争议(比如把一位超重乘客请下航班)的事件时,西南航空通过查看评论并及时回复的做法,把公司的态度尽快公开,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初创公司企业家可以学习这些正面例子。虽然起步阶段没有上百万的用户,但企业家仍然应该拿出大公司的态度。如果做到了以上四点:员工构成紧凑,产品公开,频繁交流,随机应变,那么也许跻身创业公司成功的25%的机会会更大。达尔文说“适者生存”,但在创业领域,拥有*强的适应性的公司也许能胜过*强大、*有智慧的对手。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