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09年10月13日,联想集团以“飚爱心,创未来”为主题,在北京启动了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从即日起到12月底,联想将面向全国大学生,以及初入职场的青年人,公开征集选拔**的公益创业团队,并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公益实习、创业资金等关键支持。本计划旨在引导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公益事业,并为青年群体就业提供新的思路。
有别于传统的商业领域创业,公益创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社会效益为核心目标,涉及绿色环保、扶贫发展、社区服务、信息化普及、特殊群体关爱等领域。本次活动要求参赛团队针对某一具体的社会公共需求,提交一份公益创业计划书。
那么,什么是公益创业呢?
公益创业的特点和要素
公益创业(SocialEntrepreneurship)是一个泊来概念,也译作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或公益创新等。牛津大学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认为,公益创业具备“公益性”(sociality)、“创新性”(innovation)和“市场导向性”(marketorientation)三大特点。“公益性”(sociality)意味着维护公共利益;“创新性”(innovation)意味着新思想的产生或新模式的创建;“市场导向性”(marketorientation)表明了其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
由此可见,公益创业是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以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它主要包括创建非营利性组织、创办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的社会企业两种类型。
公益创业具有以下三个要素:强烈的公益使命、具有奉献精神的团队、创新的公益模式。*先,强烈的公益使命感是指对服务社会大众的事业充满了**,对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怀有一颗*热的心。其次,要组建一支有奉献精神的团队,找到一群对某一公益事业志同道合的人。与其他领域的团队一样,公益创业团队需要拥有向心力、凝聚力,还必须拥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共同为公益梦想奉献拼搏。此外,公益创业还需要注重模式的创新,让有限的资源,去帮助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效益。
公益创业的机遇
公益领域不仅存在庞大的社会需求,更**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亚洲基金会调查,美国51%的医院、46%的高校、86%的博物馆、90%的艺术团体和58%的社会服务组织以非营利组织形态存在。中国非营利组织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为0.3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