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的创业故事:从奴隶到将军

2014-06-30来源 : 互联网

     霍氏家族能从两手空空到拥有现在的地位和资产,全赖霍眼光*到,用心经营。在香港的亿万**中,能与李嘉诚比肩而立的,无出其右。霍氏家族,这个在香港举足轻重的豪门,除了被世人津津乐道、作为范本的发家史、经营道,在厚厚的大宅门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创业**霍英东的打工生涯

没有人生来就是企业家。霍曾经说:在香港这些**里,我的出身是*苦的。别的不说,仅凭他小时全家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就可见一斑。做船运接驳生意的父亲在他7岁时去世,全靠母亲做工养家。为了省一点*,霍每天花半个钟头急步上学。在学校里他*喜欢的课外活动便是踢球,但又不敢踢得太久,因为要回去帮助母亲记账和送发票。霍回忆说:这种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的锻炼,使我后来走入社会以后,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畏惧,倒是能够从容应对。

20世纪40年代,日本军队侵占香港。霍高中毕业后的**份工是在轮船上做铲煤工,那时他才18岁。但因为体格太弱,这份工没有做多久。其后在太古船坞抡大锤打铁,也是同样命运。当时香港修建启德机场,征集大量劳工,霍经过在机场里做事的朋友介绍,进了机场当苦力。工*是每天七毫半。他不愿只卖力气,便认了师傅想学开汽车。**洗车时,看见有辆车的车钥匙仍留在那里,他便爬上去试开。但刚巧停车时车轮歪斜着,汽车溜走撞到另一部车上。

日本人把他毒打一顿,随即这份工也丢了。

在太古糖厂的经历也好不到哪里去,霍在化验室工作,用硫酸学制氢气时发生了小型**,结果又被厂方辞退。他的*后一份工是在仓库磅米,这种需要力气和技巧的工作也不适合他。经过了几年在外的磨砺,霍英东终于没有成为一个出色的技术工人或小职员,但他已经懂得打拼事业要靠自己的头脑和机遇,光为别人卖力打工是不可能有出路的。

此时,母亲和其他13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取名叫有如。这家杂货店交由霍管理,那是经营生意的好训练。由于他细心精明的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后来母亲与他商议,把杂货店顶给别人,得了7000元,重操父辈的驳运旧业。

人生**桶金

多数成功者的人生**桶金都离不开运气和眼光,同时也要冒一些风险。二战后,美国把许多剩余物资运到香港公开拍卖。这些消息多是用英文发布的,霍懂英文,他知道只要以低价标购这些物资再转卖,获利会很丰厚。但他自己没有本金,只好眼看着大好机会白白错过。一次他投标买下40部船用机器,向母亲借*而不得,只好将这批货转手给一个朋友,从中赚了22000港元。霍回忆说:当时如果妈妈肯出*,这批货可以赚10万元。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英美对华禁运,许多战略物资只能通过地下渠道进入大陆。霍抓住了这一时机,冒着港英当局的缉私和管制的危险从事海上运输,**年主要靠一条风帆船往澳门运柴油和汽油,利润不大,风险却不小。到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日趋激烈,霍的运输公司以快速、安全、守信,赢得了大陆贸易机构在港澳开办的多家商行的信赖,香港华润公司、澳门南光公司以及广州的华南企业公司在港澳开办的商行均与霍建立了频繁的业务联系。

很快,在香港专门往大陆运输禁运物资船队中,霍的公司排到了**位。从每支到岸价6.85元的盘尼西林油到每吨1000元的黑铁皮,船队的生意越做越大,霍很快积累起了**桶金。但就像他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小工人一样,只做一个航运公司老板也难以令他安心。经过短暂的观望,霍开始将目光转向香港房地产业。

1953年下半年,霍购买香港**利氏家族的使馆大厦,他与利铭泽谈判,以280万港币成交。为此霍向汇丰银行贷款150万元。霍说当时他几乎用去了全部资本。

这样算来,霍从事海上运输的近3年期间,积累的资金约为100多万港元。此后他以这100万元资本进入房地产业,靠着过人的眼光,终于成就了跨越数个时代的商业版图。

将投资眼光转向内地

眼光*到的地产王凭着对香港人心理的了解,霍认定香港房地产业势必大有发展。虽然受到运营资金的限制,但他能够经过一番变通使环境对自己有利,他的做法也带动这个行业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他将房地产工业化,兴建住宅、写字楼、商场综合大厦,分层、分单元出售,在地未购、房未建的时候,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预售收来的资金建筑楼宇。这种预售楼花,分期付款的方法大受买家欢迎。一时成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一大经营特色。全港仿佛卷进了房地产业的旋风里,从1955年到1965年10年间,大约是香港地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建成自己的资本帝国后,霍开始将眼光转向内地。而从关注内地体育事业入手,又是霍高明过人的例证。他在内地投资实业,不求利润,声明只是为家乡做点事,而在体育上的慷慨出手,则为他带来极高的声望。

霍自少年时代就热衷体育,因为体格弱,他非常注意锻炼身体。

这也是他后来关注体育事业的一个原因。20世纪60年代前期,霍经常下场参加足球比赛。他组织的有荣小足球队和卓然队,在港澳地区是支劲旅,每年比赛近300场,连续10年风雨不改。他自己就是这支球队的中锋,香港足球团体都拥他为大哥。在霍氏集团里,长公子霍震霆不但继承了父亲的产业经营,还是他的体育事业接班人。他主要帮父亲打理番禺南沙及造船等投资。其父逢星期三出巡南沙,都是由他陪同。霍震霆还接替年事已高的父亲出任香港足球总会会长。

他是获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香港**人。北京申奥成功,霍震霆顺理成章被国际奥委会任命为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委员。香港人称誉继往开来的霍震霆为体坛外交部长。

谁是接班人

2004年9月,40多位香港大亨进京参拜国家领导人,因为众多父子二代出场,而被戏称为父子兵团。在众人眼里,力捧第二代显然成了这次访京团的主要目的。但当金利来主席曾宪梓和小儿子曾智明、长实李嘉诚带着李泽钜及李泽楷风光亮相时,出现在兵团团长霍身边的,却是一个外界知之甚少的霍显旋。大陆媒体均语焉不详地称其为霍的亲属,香港《成报》却直接写为霍之子,一时间引起了民众的广泛猜测。

霍显旋到底何人现在也很少有人知道,从他很快便销声匿迹就可以看出他的无足轻重。但当同辈的**都在高调为后辈接班做铺垫时,霍却从未对他那些年近不惑的二代公子们公开评价。而且据说,他的3个儿子直至现在都只能通过户口,从集团领取定额花费。

经常出现在父亲身边的长公子霍震霆是媒体中曝光*多的霍家成员,但担任奥委会成员的他主要任务总是局限于体育外交;老三霍文芳早就被传出是继子,因此在家族事业中一直少见作为,四子霍震宇倒是聪明能干,但因为专业的关系,一直在高科技产业*自打拼,近来虽然参与霍氏集团的投资事务,但似乎与家族的主流业务还是有距离。

在众多兄弟中,表现*为突出的,是老二霍震寰,不仅外形酷似父亲,他也因头脑精明,踏实肯干而被父亲的老部下称道。名校毕业主修财会的他同时继承了霍敏锐的经济头脑和为人朴素的作风,现在不仅一人兼任有荣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霍英东基金会的副主席、霍英东集团的董事总经理,还刚刚接棒成为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在霍荣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之后,让父亲能更好地处理国家大事,霍震寰在许多方面*当一面,堪称霍*得力的助手。因此在媒体眼中,也一直是霍家*有希望的事业接班人。

有意思的是,虽然霍给人的感觉是对权力下放非常谨慎,给子女的空间要比香港其它**少得多,但霍家二代在对外的表现惊人的一致:都是低调而且扎实。细看来,霍家兄弟3人的分工也的确称得上各取所长:老大震霆接棒父亲*钟情的体育事业;老二震寰因为头脑灵活,主要接管生意;老四震宇则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另开一片天地。

老爸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个认真的,对家人充满爱心的父亲。霍震寰在回应记者关于接班的话题时笑呵呵地说:所以不要说谁是接班人,我们3兄弟各有分工,却又团结合作。

香港**的权力交接

**二代的接班问题,向来引人注目。古谚有云:富不过三代。

创业难,守业更难。二战后创办公司的亚洲**们现大都已进入暮年,但仍有不少人还冲杀在**线,不愿放权。

美国《财富》杂志曾指出,45%的董事会在评估潜在人选时没有正确的方法,在美国人眼里,其接班人计划是典型的香港模式,乏善可陈,缺乏新意。的确,不像比尔。盖茨、巴菲特那样,舍得把大部分资产回归社会。在亚洲,家族企业的接棒模式还主要是留给子女。血统是改不了的,这个产业*终是孩子们的。这是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在谈到财产问题时*自然而然的反应。此种传统的观念,也让他们在对接班人培养上煞费苦心。

你们要不听我的,在外面做生意,我就和你们脱离关系。像霍这样下死命令的不在少数;超人李嘉诚在其子李泽矩、李泽楷长到8、9岁时,就让他们去旁听董事会,学习父亲以诚信取胜的学问。兄弟俩在美国名校毕业后,李的态度是先让他们自己打江山,但历练之后一定要回来。结果两兄弟去了加拿大,一个搞地产开发,一个去了投资银行,小有业绩后重回香港,没多久就一鸣惊人。

妥善处理家族企业接班,不仅是天下父母心,更是一种财富责任。**代**们经过近20年的艰辛创业,已到了薪尽火传的时候了,直接从家族内部寻找的接班人是否能挑起重担,能否管理好偌大的资产?虽然李、霍二家目前状况良好,但人们对这种模式仍报有怀疑的目光。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富不过三代:**代人创业,第二代人守业,第三代人挥霍。毕竟打下一份家产不易,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亚洲的家族制企业显然需要更强的治理机构及更具变革性的接班人管理,才能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得以生存和繁荣,而这些,都让考虑权力交接的**们颇费思量。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