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垿来青出资帮开顺兴楼 求其墨宝得在这请客

2014-07-14来源 : 互联网

清末,北京流传着“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的说法。这里的“谭”,指的是京剧名伶谭鑫培,“垿”即是王垿,这足见他的书法在当时的影响力。晚年的王垿定居青岛,慕名来求字的人更多,此时的他已无官职在身,少了很多顾虑,所以在青岛留下了不少墨宝。此外,王垿还是个多产的诗人,赞美青岛的就超过二百*。很多人都不知道,王垿也是青岛餐饮界的先辈,老青岛“三大楼”中的顺兴楼与聚福楼,他都是大股东。

王垿书法广受欢迎

京剧名伶谭鑫培因创京剧老生“谭派”,被慈禧太后招入宫为四品供奉,被成为“伶界大王”,当时的京剧票友大多学“谭派”。而能与“伶界大王”比肩的,只能是书法界的翘楚,“有匾皆书垿”王垿的书**底当之无愧。京城凡银号 、*庄、酒楼、茶馆、绸缎布店、洋广杂货的牌匾、对联几乎都是王垿写的,可见当时商家对其书法的青睐。

据青岛市**藏书家王桂云介绍,王垿自幼学习书法,功底扎实,隶、行、楷书俱佳,尤其擅长行楷。入京后,他又得到**书法家、光绪二年状元曹鸿勋的指导,成为其入室**。王垿酷爱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的作品,临习不辍,后又兼学颜(真卿)、柳(公权)等,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特的风格,结构严谨,挺拔秀美,平整中寓险奇,圆润里见清劲,时人赞之为“垿体”。

王垿的书法契合当时的审美情趣,雅俗共赏,广受欢迎。加**垿官高爵显,有名人效应,求字者纷至沓来,遂成就“有匾皆书垿”的盛况。寓居青岛后,王垿不闻政事整日研习书法,慕名前来求字的人不比在京城时少。而王垿此时已无官在身,加之生计所需,所以有求必应,这也是王垿书法作品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一个原因。王垿后人王衍彬回忆说:“姑母王世棽曾讲,曾祖父每晨5时必起,至家人早饭时,所写对联匾额,已墨迹淋漓,悬满室中。”其中“瑞蚨祥”、“谦祥益”两块名匾今犹在;高密路上的“泉祥茶庄”和两侧长联,堪称杰作;海泊路的“洪兴德绸缎庄”、芝罘路的“裕长酱园”、博山路的“天德塘”,还有聚福楼、春和楼等处的匾额和两侧的长联,均出其手 ;各具特色。1923年青岛李沧于家下河建成的仙姑塔,也留下王垿的“贞闺仙迹”和碑文。

不只是个勤奋的书法家,王垿晚年还化身成为高产诗人。按照其后人的整理总结下来,仅1920年至1926年6年中便有3519*诗作,实在称得上高产。

标签: 山东 人文历史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