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齐鲁网济南6月30日讯 近年来,随着环保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公开排污的现象在各地已经变得十分少见。然而许多疯狂逐利的不法分子却并没有就此死心,为了追逐**,他们开始变换排污策略,做起了一项更加缺德的黑暗生意。
罐车深夜开进偏远农场
养殖区鱼类大量死亡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真相力量》报道,裕民渠南岸农场是聊城临清市东郊的一处农业养殖区,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农场间的道路又多狭窄坑洼,一直以来,除了几家养殖场的工人之外,这里都很少有外人到访。然而几个月之前,一辆大型罐车和几名不速之客却频频在深夜进入到这个偏远的农场,他们异常的活动引起了周边工人的警觉。
养殖场的工人告诉记者,因为罐车始终没有进入养殖场区,一直在周边徘徊,*初他们对这些外来人员的深夜活动并没有特别在意。然而几天之后,奇怪的事情却发生了,农场里用于养殖灌溉的一处水塘突然变成了橘黄色,水面上飘着一层油污,与旁边水塘清澈碧绿的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水塘中的水也变得酸臭难闻,其中的鱼类大量死亡,这让养殖业户们一时十分恐慌。
“周边的水都不喝了,都从外面装地下水,肯定很担心啊,主要是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些兔子什么的都得用这些水,这要是造成损失,找谁要去。”
由于裕民渠南岸农场附近并没有大型企业,所以养殖业主纷纷怀疑,水塘之所以变红很可能与这段儿时间频频到访的大型罐车有关,那么这辆罐车到底来自哪里呢?
跨省排污被抓现行
神秘产业链****
2014年3月19日晚,临清市环保与公安部门在裕民渠南岸农场附近联合巡查发现,一辆车号为冀D89977的可疑罐车正在附近肆意排放车上的液体。随后,民警们迅速出击,在作案现场将这辆罐车和三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截获,犯罪嫌疑人的交代也证实了养殖业户们之前的猜测。
经过公安机关的初步认定,这是一起有计划的跨省排污案件,犯罪嫌疑人在河北邯郸市的某制管厂灌装了酸性工业废液,然后到临清寻找废弃坑塘进行倾倒,每次倾倒的数量大概在三十吨左右,而倾倒一次的收入就高达数千元。环保部门经过检测经过检测发现,这些污水中的氯化物含量为17100毫克/升,化学需氧量为29100毫克每升,氯化物的浓度过高,会导致慢性中毒,引发神经衰弱、肝脏损伤等疾病。
警方告诉记者:“是制管厂排放的废酸水,工厂酸洗用到一定程度不能用了,这个废酸水需要更换,外排出去的废水,……倾倒废液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条,他们和企业联系收取废水,每吨大约是180元。”
记者了解到,发生在临清市的这起跨省排污事件其实并非个例,由于惊人的利润,近几年来,此类事件在省内的济南、济宁、淄博、东营等地均有发生,并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已经形成了一个操作隐秘、分工细化的成熟产业链。那么,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长期负责这类案件侦破的淄博公安局支属分局二大队队长赵森警官给出了这样的分析。
一个是行为比较隐蔽,为了蝇头小利至环境于不顾,企业丧失应有的社会意识,对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危害,一个是产业结构不是太合理,产生有污染物的企业比较多,再就是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不足,费用比较高,有些企业感到负担不起,从主观上强,一些企业主法*意识和环保意识比较,为了自己企业的利益不顾环境,还有一个原则还有一个监管部门对当地企业监管不到位,使其产生一些漏洞。
今年六月初,经淄博市高新区检察院公诉,之前被淄博公安机关抓获的多名跨省排污被告人分别被当地**以污染环境罪依法判处一年至四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成为我省司法机关**整*跨省排污的代表案例之一。
在这次案件中,不法分子先后辗转威海、淄博、东营等多地倾倒化工废料,在其中一处竟留下340个铁质大桶,桶内废料有四甲基硅烷、**基一氯硅烷、六甲苯等多种有毒有腐蚀性的危害物质,对呼吸道、眼睛、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性作用,导致附近动植物大面积死亡,造成的直接环境损失高达二百五十余万元。
据悉,主犯李某是一名大学生,做过化工行业,之前接触过污染物的处理,发现有利可图,产生了利用假合同非法处理污染物的营生,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块儿从事此事。“他这个废弃物主要是含有高腐蚀性物质,同时含有重金属,造成数**的经济损失。”
记者了解到,跨省排污产业链一般由上游不良企业、中间联系人以及具体倾倒人员组成,其间废弃污染物的生产、转运、倾倒等环环相扣。**处理机构处理一吨废料的成本常常在数千元左右,而通过中间联系人处理则仅需要几百元,*大的利润诱惑了相当数量的不良生产厂家寻找中间人的帮助,上门的生意自然源源不断。
不法分子倾倒废料愈加隐蔽
偏远山区成主要目标地
淄博公安局支属分局二大队队长赵森警官告诉记者,跨省排污产业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般都有一个比较懂行的人,还有一个,还有作案人员当中,常常有犯罪前科的人参与,可以说胆大妄为,无所顾忌。再一个就是,他们往往选择废旧的矿坑,废旧的河道进行倾倒,不容易被人发现。”
赵森说,近年来,由于打击力度的加大,不法分子倾倒废料的地点变得越来越隐蔽,一些偏远山区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地。由于周边的居民信息闭塞,对此类事件缺少警觉,等到相关部门发现之时往往为时已晚,造成的环境问题极难**,其犯罪手法之恶劣,着实令人发指。
“公安部门对打击污染犯罪高度重视,发现就抓,快侦快破,定格处理,打击毫不姑息。我们与环保部门也形成了联动机制,加强联动,充分配合环保部门的执法。”
暗道排污、夜间偷排、异地跨省排污,这些层出不穷的排污手段之所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很大程度是因为长期以来排污单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导致的结果。去年六月,*高人民**和*高人民检察院**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强调企业或个人实施环境违法行为不仅要面对行政处罚,还将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与此同时,我省也逐步建立起各级环保部门与公安部门的联动机制,以双方联合执法等强化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相信随着执法惩处力度的加大,跨省排污的生存土壤一定会得到彻底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