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11连增背后的安全隐忧

2014-07-17来源 : 互联网

国家***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夏粮连续11年实现增产,但丰收的背后国家粮食安全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隐忧。以河南为例,2013年,河南以3338.8万吨的夏粮产量位居****,但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流转土地“非粮”化也现象日益严重。

截至2013年底,河南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216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3%。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今年6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农户流转土地的“非粮”比例已经高达40%,土地经营大户的“非粮”比例更是从2010年的43.7%快速上升至60%。

河南省地调队一位参与调查的人士对《**财经日报》记者说,个别地方耕地流转给大户后几乎没有一个是用来种粮的,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未来河南粮食产量必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到国家粮食安全。

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地存在同样问题。山东的粮食主产区聊城,大片土地流转后多数改变了用途,用于种植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或开发为农业观光旅游区。河北唐山市玉田县玉田镇东定府村,耕地流转给花卉苗木企业,农户每亩每年可拿1300元租金。江苏省赣榆县墩尚镇银河村,原来耕地种水稻,土地流转后被用来养泥鳅。芜湖作为安徽粮食主产地域,有近四分之一的耕地未用于粮食种植。

对于土地流转后的非粮现象,山东社科院副院长袁红英曾表示担忧,他认为这种现象将“挑战粮食安全”。在2014年****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则公开呼吁警惕土地流转“非粮化倾向”。

夏粮增产的另一大隐忧来自土壤污染,五大粮食主产省份均未能幸免。

今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调查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全国16.1%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19.4%的耕地土壤被污染。但环保部没有公布各省耕地的具体污染信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刊发的一篇“河北省玉米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调查研究”文章透露,全省总污染面积占到了监测总面积的12.0%。山东方面,鲁西南地区的柴汶河流域,由于当地污染企业的长期影响,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到当地农作物的种植。

标签: 山东 财经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