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不少夜市都有小学生摆摊,家长表示不为**只为历练
近来,出现在广场、超市附近的练摊“童子军”,已然成了夜市一景。7月16日,记者走访城区多个夜市了解到,家长多是借此锻炼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至于**多少根本“不在乎”。教育人士表示,这样的锻炼方式“可以有”。
现象 “童子军”摆夜摊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家快来看看,老粗布床单,25元一床。”7月15日晚,奎文区凯德广场门前传来一群小朋友的叫卖声。
记者循声寻去,只见每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个摊位,摆着各种日用品。一个摊位前放着一块纸板,上面写有“外贸原单,有据可查,不是地摊货,所以,你懂的,为了孩子”等字。过往市民看到是一群小学生在练摊,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小朋友,这床单能不能便宜点?”市民王女士和小摊主讲起了价。“奶奶,这床单25元一床,不能再便宜了,妈妈说卖一床才能*5元*。”小摊主王俊皓扭头看向身后不远处的妈妈,露出求助的眼神。“你的摊位,你做主。”看到儿子有些不自信,王俊皓的妈妈张女士在后面鼓励他。原来,每名小摊主都由家长陪着,为不影响孩子做生意,家长们都坐在不远处。
案例一 卖了八块五毛*,找零算了两遍
16日,记者走访发现,在奎文区佳乐家超市福东店门口、奎文区凯德广场门前广场及奎文区民生东街虞河桥附近……几乎每个夜市上都有练摊“童子军”的身影。
当天傍晚6时许,圣荣小学准四年级学生王鸣瑞在奎文区福寿东街与新华路交叉口东侧路北铺开小摊位,看到有女性经过就起身推销自己的“宝贝”——头花、头绳和发夹。
“小姑娘,这五件卖多少*?”市民刘女士挑选了两个头花和三根头绳后向她问价。“头花每个2元*,两个4元。头绳每根1.5元,三根4.5元,总共8.5元*,收您10元,得找您1.5元。”王鸣瑞一边扒拉着手指头,一边算数。
“算对了么?多找了*我可不还给你。”刘女士故意逗她。
听到阿姨这么说,王鸣瑞又认真地算了一遍,*终还是找零1.5元。王鸣瑞告诉记者,她的妈妈在西侧卖衣服,而她在东侧卖头花,本*还给妈妈,利润归自己,每天晚上能*10元左右。
王鸣瑞的妈妈告诉记者,现在小学生过多地把精力放在电视机和电脑上,家长们很是头大,练摊可以让孩子走出家门接触社会。
案例二 要*两箱*,给妈妈买平板电脑
“瞧一瞧,看一看,专门喝柠檬水的柠檬杯,50元一个。”16日晚,记者在凯德广场门前的广场上看到了正在卖力招揽顾客的小摊主丁嘉祺。她的摊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个柠檬杯,旁边还摆着毛巾、洗衣粉等日用杂货。丁嘉祺身后站着一名30岁左右的女子,是她的妈妈徐敏。见记者上前,小姑娘笑吟吟地介绍起来:“这是很好用的柠檬杯,你看这下边可以打开,把半个柠檬放到这,然后用力拧,再扣上下边就可以喝柠檬水了。”看到孩子卖力地推销,站在后面的徐敏乐呵呵地看着也不多说。
“今天人少,不过我卖了6元*了。”小姑娘偷偷地告诉记者,妈妈一直想买一个苹果ipad。“等我挣两箱子*,就给妈妈买一个。”丁嘉祺说。当记者问两箱子*是多少时,小姑娘想了想说,就是很多,多到能够买一个苹果ipad。
毕竟是孩子,耐性不足,不一会儿,丁嘉祺就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徐敏赶紧上前守摊。
徐敏告诉记者,孩子刚满7岁,就读于北海小学。“孩子放暑假后没事干,我联合了几名孩子的家长一起来这儿摆摊,主要是让孩子知道挣*的不易。”徐敏说。
妈妈心声 是赔是*不在乎
“孩子还小,加之现在天热,一开始摆摊孩子们就嚷着要吃冰淇淋。家长们就联合起来,规定必须卖出一件商品才给孩子买零食。”徐敏告诉记者,家长们商量好卖出一件商品就奖励孩子1元*。
“不过,今晚上女儿已经欠我1.7元了。”徐敏看着在广场上奔跑的女儿,满脸疼爱。徐敏说,这些天摆摊下来,别说挣*了,还“搭”进去不少*。“每天我开着车带孩子过来,油*就要花不少,孩子买这买那也得花*。”徐敏说,当天是女儿的7岁生日,几个摆摊的小朋友中午陪着女儿一起吃的水饺,晚上在凯德广场自己动手做的蛋糕、烤的饼干,今天才卖了10元*,光给孩子过生日就花了四五百元。
虽然辛苦,但徐敏觉得陪孩子练摊很有意义。这次为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观,徐敏下了“狠心”。至于摆摊是*是赔,徐敏根本不在乎。
专家态度 可帮孩子补短板
对于小学生而言,以往暑假生活被各种培训班所占据。如今,家长已经意识到全面培养孩子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潍坊市胜利东小学德育主任汤美君告诉记者,他们小学近年来也一直开展类似活动,培养小学生对货币的认知。
“每年‘六一’,学校会用一上午时间,开展‘快乐淘宝’活动,让学生自己摆摊,卖的多是学生自己的一些旧书、二手货,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零花*购买。”汤美君说,如今学生家长带着孩子练摊,跟学校开展的“快乐淘宝”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汤美君说,每年“六一”前,很多学生询问什么时候开展“快乐淘宝”活动,说明孩子很喜欢这个活动,家长带着孩子练摊可以从孩子的短板出发,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