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19点30分,莱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良做客齐鲁网大型网络系列视频访谈栏目《一把手谈**资源》,详细介绍了莱芜市人才工作开展情况,解读人才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并就人才竞争的机遇与优势、***人才引进、人才队伍开发培养等热点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探讨。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优先发展人才强市战略
莱芜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如何把握和定位人才战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是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王良表示,立足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较重,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潜力和空间很大这一基本市情,莱芜市委、市**作出了加快推进转调发展、协作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部署。推进“四个发展”,*核心的动力在改革,*根本的支撑在人才。没有了人才的支撑,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工作中,莱芜把人才强市作为一项优先发展战略,探索建立了“以**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的人才工作机制。一是在人才管理服务上,突出**的主导作用。**多做企业办不好也办不了的事,提供**服务,**优良环境,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在人才开发培养上,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改变**“一头热”的局面,使企业真正成为引才育才用才的主体。三是在人才资源配置上,突出市场的导向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人才,实现用需结合,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四是在人才招纳引进上,突出项目的纽带作用。围绕项目招才引智,实现项目建设、人才聚集和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
借力济莱协作区大平台 广泛吸纳聚集**人才
实践证明,抓人才工作的根本,不在于区域大小,而在于创业的舞台有多少。王良指出,当前,莱芜市在人才竞争上*大的机遇和优势就是济莱协作区建设。省委、省**实施“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济莱协作区,为莱芜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更为莱芜人才工作增添了新动力、增创了新优势。济南是全省的科教文化中心,人才济济,智力密集。建设济莱协作区,不仅意味着济南的人才都能为莱芜共同所用,还可以借助济莱协作区这个大平台,面向全省、全国吸纳聚集人才。这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包括鼓励驻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医疗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集中引进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柔性引进一批**、教授等等。目前,莱芜市已与济南签订了人才服务、社会**等一体化建设框架协议,与省科学院、农科院、医科院、济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引进培养、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探索建立三项机制 打破体制壁垒用活用好人才
一是人才流动机制,放手支持**人才到基层一线,到*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到*能发挥自己才干的领域建功立业。近年来,莱芜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像“科技特派员”、“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派驻企业督导联络员等。今年又出台了***人才服务基层办法,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发挥人才资源*大效益。二是协同创新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像市里成立了节水灌溉器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龙头企业金雨达公司牵头,19家企业、7家科研单位、4家示范应用单位参加,实现了产学研紧密结合。同时,莱芜市还成立了粉末冶金、黑猪、桃、生姜等产业联盟,促进了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有机衔接。三是人才激励机制,按照“以价值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财富”的理念,积极探索建立人才收入分配、激励**等制度,很多企业采取了股权、期权、年薪等分配方式,激发了人才的活力和积极性。
提升***人才扶持力度 大力推进实施“5158”工程
在“我有问题问书记”环节,王良详细解答了国家“千人计划”**、莱芜市泰来铸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炳荣关于“***人才引进有没有新的优惠和扶持政策”的提问。王良介绍说,人才工程一直是莱芜的头等大事,市委、市**将会一如既往地抓下去,并且力度会越来越大。目前,全市正在大力推进实施“5158”工程,那就是从今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引进10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0名具备入选“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泰山学者”人才工程实力的***人才,8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围绕推进这项工程,莱芜市委、市**正在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扶持力度和优惠程度上都有新的提升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