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残疾男孩撑家九年 十亩棉田留下脚印串串

2014-08-04来源 : 互联网

对于很多人来说,17岁的天空是美好的,是不用为生活和家庭担忧的。而在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北木桥村,17岁的失聪男孩刘树锐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一边上学,一边管理着10亩棉田,同时还要照顾残疾的父母。父亲患有眼疾和脑血栓,母亲是先天性智障,生活都不能自理。刘树锐从小没喝过一口奶水,8岁便会蒸馒头,11岁学着种地……九年来,他从没有一句怨言。7月29日,记者走进刘树锐家,去了解和聆听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家徒四壁,木头灯座用了几十年仍不舍得扔掉

7月29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北木桥村,村里多数人家都住上了大瓦房,只有刘树锐家还是旧式的土房,明显矮了一大截。

记者来到刘树锐家,看到院子里种满了大葱、豆角、茄子等蔬菜,管理得井井有条。走进屋里,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正房西北角是做饭的锅台,其他角落里放着马扎、水缸等。记者又进入西侧的房间,看到北侧一个老式土炕上堆放着棉被,刘树锐的父亲刘文勇正躺在炕上。看到记者来,刘文勇费劲地坐了起来。他患有眼疾和脑血栓,干不了农活,只能在炕上躺着。

记者注意到,西侧房间里放着一台老式的彩色电视机,算是这家里比较值钱的物件了;而炕头上的那盏灯相当特别,灯座是用木头做的,上面安盏灯可以移动,不过从木头的成色看,已经用了很久了。“这台电视机是亲戚家不用的,就送给我们了。而这灯座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我们一直用着,不舍得扔掉。”刘文勇说。

记者纳闷没有见到刘树锐,刘文勇说他正在农田里给棉花喷洒农药。于是,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向村北刘树锐家的棉田走去。

烈日当头,他背着40斤重的药水在田里打药

在一处长势良好的棉田里,记者远远地看到了刘树锐,他正背着喷雾器在棉田里忙活,动作娴熟。

当天上午10时许,棉田里热气腾腾,站在地头的记者热得喘不过气来。由于刘树锐是先天性失聪,虽然后来佩戴了助听器,但听力仍非常差。记者喊了十几分钟,他才听见并走了过来。

此时,刘树锐已在农田里忙碌了5个小时。身高约165厘米的他很瘦,裤子上沾满了泥土,大汗淋漓并且满身都是农药味。“我家里种了10亩棉花,这是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我父母身体不好,只能靠我管理。”刘树锐挠着头腼腆地对记者说,只有棉花管理好了,才有个好收成。

刘树锐的堂兄刘连国说,每年种植棉花时,亲戚们会来帮弟弟家种上,但日常管理就全落在了弟弟刘树锐肩上。“我弟弟从11岁开始就学着管理棉花了,包括除草、喷药等。”刘连国说,现在弟弟放假了,几乎天天“长”在棉田里。

记者提了一下刘树锐的喷雾器,非常吃力。这一桶药水有40斤重,但刘树锐却早就习惯了。当天上午10时30分许,刘树锐终于忙完了一上午的农活,准备回家。

父母残疾,八岁那年他就开始撑起了贫困的家

回到家之后,刘树锐用凉水洗了把脸,就急乎乎地走到锅台前,得赶紧给父母做午饭了。他先在锅里添加了几瓢水,馏上4个馒头,又把前一天炒好的豆角放了进去,然后盖上锅盖开始烧火。

半个小时后,午饭好了,刘树锐拿出炒豆角和一个馒头,端到坐在炕头的父亲面前,一勺一勺喂父亲吃午饭。看着儿子瘦弱的肩膀,刘文勇压抑多年的泪水夺眶而出。他的泪水中有愧疚,也有欣慰。由于母亲出门了,刘树锐等了一会,便自己简单吃了点午饭。

记者眼前这个17岁的男孩,现在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由于父亲患有眼疾和脑血栓,母亲是先天性智障,刘树锐几乎没有童年,他从8岁便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平时家里乱糟糟的,但刘树锐放学回来,就会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里的菜也都是他种的,这样可以节省不少钱。”邻居张女士告诉记者,刘树锐年龄虽小,但非常懂事,照顾父母更是无微不至,“村里的同龄人放假都在家里睡觉、玩电脑,这个孩子却早就承担起了大人所有的活。”

成长这一路

幼时没有奶水喝 靠吃面疙瘩长大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家庭贫困,刘树锐小时候没喝过奶粉,大人吃什么,他就跟着吃什么。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对饭菜从不挑剔。

1997年,刘树锐来到了这个世界,这本应是他们整个家庭的喜讯,可对患有眼疾的刘文勇和智障聋哑人曹秋花夫妻来说,对未来生计的担心超过了喜悦。由于生活条件艰苦,曹秋花没有多少奶水,也不知道关心儿子,照顾孩子的重担便落在了同样残疾的刘文勇肩上。

“我弟弟从小没喝过一次奶粉。”刘连国说,在他印象中,刘树锐很少被母亲抱在怀里,更多的是由父亲照顾着,甚至父亲到田里干活时也要把他背在背上。人家的孩子是喝奶长大的,而幼小的刘树锐那时吃的是嚼碎的面疙瘩,喝的是疙瘩汤。“现在弟弟已经17岁了,依然不知道牛奶是什么味道,更不用说其他的零食了。”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为了节约生活费,刘树锐家也很少买菜。夏天,他们吃的蔬菜全是自己院里种出来的;冬天,他们就到集市上买最便宜的大白菜。“白菜还省着吃,我弟弟很少吃菜,把菜都留给他父母。”刘连国说,家里的亲戚也会给弟弟家送一些过冬的蔬菜。

八岁就会蒸馒头烙饼炒菜样样行

对于其他17岁的男孩来说,蒸馒头、烙饼、炒菜这些家务活似乎遥不可及,更别说会做了。而这些对刘树锐来说,都不在话下,而且他蒸出的馒头不逊于家庭主妇。

记者采访时,看到锅里馏的馒头非常白,本以为是从商店买来的,不曾想是刘树锐亲手做的。当记者询问刘树锐做饭的手艺是跟谁学的时,他笑着用手指了指坐在炕上的父亲。

刘文勇说,之前都是他在家做饭,后来行动不方便,眼睛也看不太清楚,妻子不会做饭,无奈只能由儿子来做。“我儿子8岁的时候就会蒸馒头了,我坐在旁边指导着,久而久之,他就学会了。”刘文勇说,他教了儿子很多家务活,当然还有很多是儿子跟别人学的,“比如烙饼,有一次他出去玩看到别人家烙饼,就跟人家学了几次。这孩子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可惜耳朵听不见。”

刘文勇说,刘树锐在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半个月回来一次,每次休息4天。这4天他格外忙碌,不仅要管理农田,打扫家里的卫生,而且回校之前还要给父母蒸上足够的馒头。

脑袋灵活还勤快 成绩一直很优秀

实际刘树锐出生后非常可爱,并没什么异常。直到他3岁时,家人才发现他的听力比普通孩子差,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他的听力越来越弱。刘树锐7岁时,家人将他送到村里的小学。但由于听力障碍,他的学习跟不上,四年级时被迫离开了学校。“尽管孩子学习跟不上,但他很喜欢学习。”刘文勇说,儿子13岁那年,他们打听到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适合刘树锐,便把他送到那里上学,“学校免除一切费用,包括吃饭的费用,这样就给家里省了一大笔钱。”

刘树锐在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非常好学,一直是班里的前两名。在他家墙上,记者看到贴着7张“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体育之星”、“学习标兵”、“班干部标兵”等奖状。每每看到墙上的这些奖状,刘文勇总会感到无比欣慰。

刘树锐的班主任高老师告诉记者,刘树锐是个聪明的好孩子,不仅喜欢学习,还特别善良勤快,乐于助人。“刘树锐虽然听力不好,但脑子非常灵活,很多知识一点就通。”高老师说,刘树锐在班里年龄比较大,每天早上都来得很早,主动打扫卫生,帮老师整理课桌,“而且这个孩子非常节俭,每个学期他都会把用完的作业本装在袋子里,把易拉罐和瓶子收集起来,到了学期末卖掉,用卖掉的钱给同学们买学习用品。”

让父母过得好点是他最大的心愿

7月29日中午12时30分许,吃完中午饭后,刘树锐又把家里收拾了一下,然后给院落里的蔬菜浇了水。完成这些活后,他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了。

对于刘树锐来说,最好的休息莫过于靠着父亲坐在电视前,在微声世界里,看着电视上的画面,感受其中的丝丝快乐。很难想象,一个17岁的残疾孩子,最快乐的事情竟是和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

与常人相比,刘树锐的听力存在障碍,但他的内心是强大的。他从不向困难低头,遵循着大人的脚步,用年幼的双手支撑起一个家。虽然家境贫困,可他从未抱怨过,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生活着,就这样度过了童年,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农活。

当记者问起刘树锐的心愿时,他挠了挠头,悄悄地说:“其实,残疾人虽然存在缺陷,但是他们内心是善良的,是强大的。我希望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父母,帮助更多残疾人找到新生活。”刘树锐说,现在他的父母年龄都很大了,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得好一些,安度晚年。

面临困境 老房年久失修 墙开裂顶漏雨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刘树锐的邻居说,刘树锐家总共五间房子,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历经30多年风吹雨打,部分墙皮已经开始脱落,屋顶上的红瓦也出现了裂缝。

记者留意到,他们一家人睡觉的房间,屋顶有漏雨的痕迹,北屋墙也出现了裂缝。每年雨季,由于他们家的房子地基低,用板砖砌的炕总是湿漉漉的。“最近下了几场雨,房顶出现了漏雨问题,如果能修缮一下就好了。”刘连国说,弟弟一家人都有残疾,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对身体很不好。

“说到修建房子的事,伯父总说能住一年算一年。”刘连国告诉记者,弟弟家种植了10亩棉花,收入并不多。今年降雨比较少,棉花欠收,收入还会减少。刘树锐在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半个月回家一次,他最担心家里的房子发生坍塌,每次亲人说起这件事,他都急得哭,“有房子才是家,生活即便苦些,他也会支撑下去。如果房子倒塌了,怎么办?”

记者手记 拥有的虽少分享的却多

可能是听力存在缺陷及性格比较内向的原因,每当我与刘树锐交谈时,他总是说几句话后便停了,然后脸上露出腼腆的表情。看到我脸上流出了汗珠,他转身跑出家门。我还在纳闷,谈得好好的,他怎么出去了呢?不一会,他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拿着两瓶矿泉水,说给我解渴。我被这一细节打动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千言万语化为一声“谢谢”。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其他17岁的孩子来说,寒暑假是最快乐的时光,他们可以待在家里玩游戏,或者外出旅游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根本无需为生活发愁,更不用头顶烈日下地干农活。然而对于刘树锐来说,下地干农活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我在采访中问了他一句话,“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吗?”刘树锐回答说:“我挺满足的,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我爱着自己的家庭和父母!”

在刘树锐的记忆中,他从没有喝过一次牛奶,伴随他童年的是困苦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变得更加懂事,更会关心别人,甚至忘记了他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有时候,人拥有的更少,反而愿意分享的更多。

采访结束,当我和刘树锐家人告别时,刘树锐从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硬是让我带走。一瓶矿泉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刘树锐来说,却是用种植棉花赚来的钱买的,是他整整三天的生活费。我接过矿泉水,感觉手里沉甸甸……

标签: 山东 社会 潍坊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