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7日一早,岛城下了一场雨,不仅送来了一阵清凉,也让不少市民喜上眉梢,“俗话说‘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青岛民俗学家鲁海笑着说,去年立秋这天也下了雨。青岛观象台的**称,立秋虽是秋季开始的节气,但仍要小心“秋老虎”发威,气象意义上的秋天要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起码还要等待半个月。
至少半月才能等来秋天
“根据紫金山天文台预报,今年8月7日22时02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秋,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青岛观象台台长助理张女士说,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但青岛地区立秋后仍会很热,‘秋老虎’会继续发威,市民仍要注意防暑。”张女士说,虽然一般认为秋天是从农历立秋开始的,但从严格的气象意义上来说,只有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都低于22℃,才算是真正的秋季开始,而炎热天气在立秋后还要持续大约半个月。
“咬秋”防腹泻,民俗仍保留
“立秋这天农民*先会关注有没有下雨,俗话说‘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看来今年预示着粮食丰收了。”岛城民俗**鲁海说,这种谚语是数千年来民间耕作经验的积累,去年、大前年青岛立秋这天都下过雨。
鲁海介绍,我国任何一个节气都少不了吃,立秋也不例外。在青岛立秋这天的饮食主要是吃面条,莱西等地会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另外还有一个咬秋的习俗,很多人在这**去买点玉米、西瓜、桃子回家吃,意在通过吃这些东西‘咬’去余夏的暑气,迎接凉爽的秋季 。”鲁海说,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大家相信通过咬秋能消除积暑,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
“贴秋膘”还要再等等
鲁海介绍,其实青岛的夏天较之别的城市已经是很舒适的了。1935年老舍、王统照、洪深、臧克家、吴伯萧等十二位文学大家,在青岛避暑时曾创办过《避暑录话》文艺副刊,随当时青岛*大的报纸《民报》刊出。“里面登的多是在青岛避暑的散文、诗文等避暑文章,但一共就出了10期刊物。”鲁海称,到了第10期时,各位文学大家为生活的鞭子所驱策,都离开了青岛这块避暑胜地,集稿已不易,并且到了秋季,“他们认为已经出了暑,不用再避了,于是*后停刊。”鲁海说。
海慈医院营养科主任杨红称,民间有秋季进补的说法,但立秋时还不适合“贴秋膘”,“贴秋膘一般要等到天气变凉爽食欲大振的时候,现在天气还是比较炎热,市民大多食欲不振,贴秋膘还早了点,要等到真正进入秋天才*合适。”杨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