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滑主要是外部原因
记者: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不断减速,国外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是中国结构性、体制性的内因造成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开始出现,您怎么看?
林毅夫: *先,必须承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体制机制问题,但我认为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下滑,主要是**外部性、周期性的原因造成的。与中国处于同样发展程度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印度、巴西下滑得更严重。而韩国、新加坡等高收入经济体,经济也在下滑,因此,一定有共同的外因。
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从中国的情形看,由于发达国家从2008年以来,经济一直未**正常增长,失业率**不下,消费需求疲软,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压力增大,因此,**驾马车——出口变慢。再看投资,中国从2009年启动4万亿元的积极财政政策,经过四五年时间,这些项目已建成或即将建成,没有新的项目,投资就下降。第三驾马车是消费,我们的国内消费还比较正常,所以还维持较高的增长。有的国家,消费也下滑,其经济下滑幅度更大。所以,不能认为我们没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但从2010年以来的下滑,主要是外部性的、周期性的。
基础设施完善是投资机会
记者: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要靠什么?
林毅夫:既然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性、外部性、周期性的,我们经济增长必须转向内需。内需有两块,一是投资,二是消费。消费固然重要,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以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因为消费增长的前提是收入的不断增加,而收入不断增加的前提是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这需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降低交易费用,这是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的完善,都需要投资。所以我们必须转向内需,但长期可持续发展还是要靠投资,投资必须项目好、效率高,投资、消费与增长才能可持续。虽然我们已经做了30多年的投资,但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产业可升级,基础设施也需完善。城市内部环境、道路拥挤、地铁堵塞、下雨积水,这些都需改善,是很好的投资机会。此外,环境*理和城市化的空间也十分*大。
中国还要利用好后发优势
记者:您一直强调中国的后发优势,但这个优势我们已经用了35年了,目前还存在优势吗?
林毅夫:后发优势不在于我们用了多少年,而在于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从2008年的数据分析,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1951年、新加坡1967年、韩国1977年的水平,而日本从1951年开始,维持20年平均每年9.2%的增长;新加坡从1967年,维持20年平均每年8.6%的增长;韩国从1977年开始,维持20年平均每年7.6%的增长,亚洲新兴经济体利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了如此长时间的增长。所以,如果我们利用好后发优势,从2008年开始,还有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长潜力。
记者:怎样才能把发展潜力变为现实?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在哪些方面?
林毅夫:把潜力变为现实,有两个前提。一是维持社会稳定;二是让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一是收入分配不均,二是**,三是环境问题。***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当前的**环境,我们面临很大挑战,但只要我们把握作为发展中国家扩大内需的空间,并利用有利条件,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