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更少 **更好
作为一所医院,如何能彰显其公益性?“我认为尽量让患者以*少的*,取得*好的**,这就是公益性所在,也是良心所在。”鲁艳春医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鲁艳春医生把如何为病人服务作为一个业务问题,作为一个事关责任心的问题,作为“为民务实清廉”的直接体现。很多肿瘤患者身处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疗癌症花费*大,造成很多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鲁艳春医生经常思考,如何让农民花*少的*,得到*大的受益?正确落实农保、医保政策,让患者少花*取得好**,体现国家政策对民生关怀?“要做到这些,*先是国家政策给病人带来的帮助,然后在*病过程中对报销范围的掌握和沟通,还有一点就是要提高诊疗水平,杜绝过度检查和过度*疗。”鲁艳春医生这样说。
近年来,受吸烟与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快速升高,居所有恶性肿瘤*位,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发病率逐年攀升。“肺癌发病早期非常隐蔽且难以发现,因此给病人及时诊断与*疗设置了很大的困难。”鲁艳春医生告诉记者,为了真正实现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确诊病情,也减少了病人在诊*过程中走弯路,她开展了CT、超声引导穿刺技术。
“真没想到,在省级医院没解决的问题,在家门口的医院给解决了,而且少花了好多*。”来自莘县的张大爷感慨地说。原来,为*张大爷的病,他们一家人跑了很多医院,经多次拍片检查和支气管镜后未确诊,疑诊肺癌骨转移,但不明确病理细胞诊断就做不了规范*疗。张大爷不得不在疼痛中坚持。后经熟人介绍,张大爷来到了市光明医院。入院第二天,鲁艳春医生为他进行了穿刺,*终确诊,并为张大爷制定了*疗方案。经过一个周期*疗,张大爷的瘤体明显缩小,疼痛缓解。“穿刺需要医生的胆量和细心,需要影像科的定位以及病理科等三个科室的配合,很复杂、很麻烦。但是我从来没有怕过麻烦,只有经过电子气管镜检查、B超、CT定位引导穿刺,拿到病理、细胞学确诊才能进行规范诊断、规范*疗,才是对病人负责。”鲁艳春医生深有感触地说。
取得病理不仅可以为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选择、放疗的敏感性预测、基因靶向药物的应用指证等提供循证医学依据,还有利于肿瘤恶性程度分级、预后判断。鲁艳春医生认为通过实施这项技术,避免了临床上盲目用药造成的医药资源浪费,也为患者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费用。
“鲁艳春医生不但技术高,而且心善良,为我们病人着想。”一传十、十传百,来找她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经过总结多年的*疗经验,鲁艳春医生根据不同患者肿瘤疾病的特点开展综合*疗,将应用成熟的常规疗法与高精尖技术相结合、局部*疗与整体*疗相结合、一般*疗与特殊*疗相结合,这样既为患者节省了经费,又能有好的**。
鲁艳春医生在为患者诊*的过程中,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让患者觉得安心,更深感温暖。她把患者的利益放在*位,处处为患者着想,能用费用低的检查绝不用费用高的,能用低价药绝不用高价药。每一年,鲁艳春医生都会接到大量的感谢信和锦旗,同时拒绝宴请和馈赠。
尊重生命 播撒温暖
“每个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是辉煌还是平淡甚或坎坷地度过这一生,都会面临生命的终极问题——死亡。当死神悄悄临近,难免有无名的恐惧与孤独,癌症晚期患者还要承受癌细胞扩散的剧烈疼痛。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来挽留他的生命,帮助他放慢离去的脚步,或者给他*终的抚慰,让他在有限的时光里,安详、舒适、有尊严而无遗憾地走完人生旅程*后的几步,这对病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鲁艳春医生深有感触地说。
在鲁艳春医生的病房里,这些奔波劳苦一生的癌症晚期患者,在人生临近终点的时候,在生命*脆弱的时候,在*需要人们关怀的时候,得到了鲁艳春医生对待病人的真心关怀,她的关怀照亮了临终老人孤暗的心房。这些癌症晚期患者去世之后,有些家属来医院带着水果和一颗感谢的心来感谢鲁艳春医生。“从病人进医院后,诊断、*疗、护理等各方面,我都用真心贯穿整个服务过程,患者和家属都认可。关于生命,不能单纯的只是崇拜,生命固然神圣,但也需要尊重。只有尊重生命,才能播撒温暖。”鲁艳春医生深有感触地说。
鲁艳春医生常常教导医护人员:医本仁术。医学的本质是“仁”与“术”的统一。在“仁”与“术”的关系上,“仁”是宗旨,“术”是前提,“术”是实现“仁”的手段,二者共生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们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看好病、服好务,这是咱们的工作,这里没有地位的高低,对所有病员都应一视同仁。与其让患者在疼痛、忧郁和惶恐中离去,不如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享受生命过程。”鲁艳春医生认为,一名优秀的医者必须在*疗疾病的同时,更多地去实践安慰帮助病人的情感性行为,这包括对病人表现出设身处地的同情心,给病人以抒发焦虑的机会,并给予开导,解释与再保证等等。”
每天查房,她总是握着患者的双手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出门诊时,她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明病情和*疗方案;遇到反复咨询的患者家属,她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给予解释……
“鲁院长不但关心患者,而且把患者当做亲人。前年,开发区一名小伙儿在外地打工,因为肺炎回来*疗,鲁院长把他*好了,但是他*不够,鲁院长二话没说就替他垫上300多元。这种情况很多,一般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而且农村人较多,家属陪护有时不能做到全天候陪护,鲁院长就经常从家里做好饭给病号们带来。”护士长赵银平钦佩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