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两代就读曲师大 校友相隔55载

2014-09-11来源 : 互联网

金秋九月,云淡风轻,曲阜师范大学又一次张开臂膀迎来了2014级新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位特别的老人和一个特别的新生——他们是刘沂生、刘雪莲祖孙二人。

刘沂生先生是曲阜师范大学1959级中文系校友,毕业后回家乡青州做了一名教师,数十年来,潜心教育,桃李满**,成为一方名师。刘先生还潜心通俗文学的创作,成绩斐然,在青州有文化奇人的美誉,是曲阜师范大学**校友的代表。毕业50余年来,刘沂生先生**次回到母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满怀深情地说:“毕业这么多年,世事蹉跎,今天重回母校了了我多年的心愿。这次回来有两个目的:一是‘回家’来看看母校的发展变化,为即将到来的母校60周年华诞献礼;二是送我的孙女来读书,50多年前母校培养了我,今天我把孙女也送来了,希望她也能在母校的培养下成长成才。”

育桃李无愧人师 奏古歌敬献母校

1963年,刘沂生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人民教师,并用自己几十年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曲园人真正的社会担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是头等大事,我愿意倾注我所有的心血。”1984年,刘沂生身处基层,挺身而出,为师**,以《欲纠无策空叹息——令人震惊的教育前程危险信号》为题上书《****》,呼吁“救救教育,救救教师”,引发了时任******局常委陈云同志的重要批示,逐步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受人尊敬、*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一个普通中学教师的来信,成为中华教师命运的拐点,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

“华发难掩黄昏志,征尘未洗复出征。”从教坛退休之后,刘沂生先生致力于通俗文学创作,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他先后撰著出版章回体回忆录《犟牛本色》、人物传记《魏媚传》、**集锦《古州**》、英烈传《碧血沃古州》、**专辑《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作品。近年刘老又创作了《青州广福寺复兴记》、《青州花博会会标雕塑“盛开”落成记》等重要碑记作品。“写我自己*想写的,写我认为*有价值的……”谈起文学创作,刘老先生的脸上浮现孩童般的活泼与难以掩饰的喜悦,他说,“在中国民间,流传着太多太多值得发掘和记载的故事,我就希望通过文学创作使中国通俗文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作为老曲园人,刘沂生先生在得知孙女顺利录取时,兴奋不已,击节畅吟古歌《重临杏坛温子曰》以抒怀。随后,邀请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家理事会理事的戴天传先生以其**的瘦金体书写成长296厘米、高66厘米,通篇350字的长卷,正文用篆体书成,题跋以瘦金撰就,楷篆并举,相得益彰。此次前来,刘老先生将长卷与《犟牛本色》、《魏媚传》、《古州**》、《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话》与《草堂清韵》等六部作品一起,作为贺礼,奉献于母校六十年校庆。

祖孙两代曲园情 重临杏坛温子曰

“尘世一行无憾事,岁及八旬未蹉跎。空肠蠕蠕守杏坛,华章充饥望星河。置身人寰罹磨难,赤子丹心昭日月。”悠悠五十余载,刘沂生老先生一直深深怀念着母校,默默感怀着曲阜师范大学的栽培,“这风筝飞到哪儿啊,总要回家看看才心安......”高考结束后,在刘老的强烈建议下,孙女报考了曲阜师范大学并顺利被英语系录取,与其结为忘年校友。喜讯传来,刘老先生感慨万端,击节畅吟古歌《重临杏坛温子曰》以抒怀。“归里田居何得闲,伏案撰史击节歌。艺海畅游思母校,五十一载梦回多。待送孙女入学日,再临杏坛温子曰。”

近日,老人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母校。看着校园的一草一木,感受着母校的崭新变化,老人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和骄傲。回忆起在曲园的读书时光,刘沂生尤其对图书馆深情满怀,“那时候的图书馆没有现在这般气派,但已经足够我畅游其中。一有时间我就爱去图书馆,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我读的书可谓多种多样,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越读越觉得有趣......”老人说着,不由得驻足在今天的萃华园前,轻轻抚着池塘边的大树,若有所思,不时地感慨:“曲园给了我这一生*宝贵的财富,*宝贵的财富啊!”略微颤抖的手流露出刘老先生内心的无限遐思和激动之情。

匆匆时光或许斑驳了老人有关曲园的记忆,但那些与读书求知的约定却亘古不变、历久弥新,他们是祖孙也是校友,在祖父的身后,孙女刘雪莲找寻着前辈的足迹,追求着青春的梦想。“我喜欢曲园独有的静谧,我觉得这里特别适合我,我会记着爷爷的嘱咐,好好发掘好好珍惜曲园的财富,相信在这里的读书时光也将会成为我一生*美好的回忆……”

标签: 社会 济宁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