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正是老老少少一家团聚的日子。为了准备中午的家宴,不少人早早来到芝罘区*热闹的红利市场,各种菜、肉、水果、海鲜收的满满一兜。就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有些不安分的手伸向不加防备的人。
“市场的情况比较复杂,人群密集不说,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发案情况也不一样。”徐明告诉记者,市场里的小偷作案,是分好几拨的,卖蔬菜、水果的摊位,通常是小偷比较集中的目标,来这里买菜的多是中年妇女,手里的零*比较多,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小偷正是瞅准这个特点,趁买菜的功夫,要么伸手掏*,要么就把刚买的菜提走。还有的人赶着车,把包放在车上,人盯着菜,早忘了身后的包,这给小偷留下了可乘之机。说到这,徐明已经看到好几名人包分离的市民,在担忧的同时,也给她们提了个醒。
“海鲜市场就不一样了,来这边买东西的往往是一些中年男子,一般很少发案,但发案就是大案。”徐明说,海鲜市场小偷一般不太容易下手,一旦被发现了,就没有好“下场”。要么被失主发现追上,要么就被警察抓了个现行。
在这么热闹的市场,如何识别扒手呢?徐明带着记者在红利市场来回走了三圈,记者注意到,他的眼神一直在瞄向中间的人流。“你看,一般人来逛市场,眼神都是在看两边的商品,但走在中间的人有两种,一种也是往两边看,另外一种就是什么也不买,无所事事的晃悠,或者瞄向逛市场的人,这就可疑了。”徐明说,在拥挤的人群中,正常人的步行节奏和小偷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小偷相对人流来说会走的比较快,或者比较慢,眼神也不一致。“这只是比较简单的识别方式,但*重要的是要加强防范意识,比什么都重要。”
离开红利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徐明和队友又到了大润发超市。虽然是经常“逛”超市,但周末和节假日来临之前,超市也是扒窃案的高发期,徐明和他的队友再一次把目光盯紧了这里的扒手…… 大众网记者 王瑜
“瑜”眼看警营:
这天是周六,无论是红利市场,还是大润发超市,都有很多前来购物准备置办家宴的人。一大早听说反扒民警要到市场里“转转”,还没过足瘾的我立马兴奋起来,再次轻装上阵跟随民警去体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找到了熟悉的身影,徐明和刘宏玺带着队友一趟趟地“逛”着,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扒窃案件的发生。徐明对我说,市场的情况特别复杂,先不说丢*的事,有些小偷小摸的顺手牵羊,把群众刚买的东西偷走,真是够让人上*的。
为了避免这样或者更严重的事情发生,徐明他们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来来回回地给群众提着醒,盯着扒窃犯罪的发生。我问他们,看到别人休假,你们不想么?“想,怎么不想,可是我们是警察,如果我们都休息了,小偷就有机可乘了,群众可能会蒙受损失,那警察岂不成了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