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馆内坚守曲艺传承

2014-10-20来源 : 互联网

深秋的济南已是瑟瑟寒意。与本不太热闹的济南夜晚相比,一个地方却是热气腾腾、朗笑阵阵。位于山东剧院的济南老相声园子——芙蓉馆内,三位老演员正上演着相声名段《训徒》,你捧我逗,惹得台下满堂观众前仰后合。这三位堪称济南曲艺界的大腕儿分别是:75岁的女相声演员秦玉华、72岁的单口相声名家张存珠和67岁的**快板演员王文喜。

如今,这三位大腕儿加起来200多岁了,却心中抱着振兴济南曲艺的决心,依然坚定地站在这个舞台上。

秦玉华:再老,上台也要如猛虎!

在芙蓉馆古香古色的演艺大厅内,75岁的秦玉华一登台,身段婉转、嗓音洪亮,一举手一投足皆神采奕奕,一开口更是赢来观众满堂喝彩。而就在刚才,她在后台休息时,看起来还是一个普通的需要人照顾的老人,和现在台上生龙活虎的姿态简直判若两人。

“我6岁学艺,跟着父亲说相声,干曲艺行70年,讲究的就是上台如猛虎。”秦玉华说,她一直恪守父亲的教诲,守着“上台如猛虎,下台如绵羊”的艺德。所谓上台如猛虎,就是要将情绪调整到*饱满、*激动的状态,表演起来才能对得起观众,也对得起自己。而下台如绵羊,就是抓紧在台下的每一点时间,静下心思,在脑中来回思考段子的包袱、每个细节、怎么演才能逗观众笑。

“我再老,也不能在台上卖老。”秦玉华说,这是自己的职业操守,孩子们总是劝她放弃登台,但她认为自己经历了坎坷的一生,是相声让她在以前的穷苦日子里活了过来,观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所以,纵使如今满头华发,她也要登台,只为可以“对观众报恩”。

秦玉华是目前济南少有的女相声演员,在业界和张存珠、王文喜三人被称为济南曲艺“活化石”。她自幼生长在曲艺家庭中,父亲秦宝琦也是一位相声名演员。上世纪50年代末年下半年,秦玉华曾多次为****表演相声。

张存珠:方言相声彰显本地味儿,每天琢磨新段子

常听济南相声的人都知道单口相声**张存珠,以及他的章丘评书《海湾战争》。

“头两天,我看报纸,木(没)寻思,美国换总统了……”《海湾战争》刚开口,张存珠地道的章丘话就让观众笑歪了嘴。一场评书停下来,笑声根本停不下来。这口地道的章丘味儿,恐怕也只有济南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这几年,张存珠在芙蓉馆里都是**演出,因为他从不叫观众失望。除了《海湾战争》,他的名段《黄半仙》、《山东斗法》等也是脍炙人口。

张存珠从14岁开始与相声结缘,现在也已经从艺50多年。他是中国四门抱曲艺**金文声先生的义子,拜于相声**袁佩楼先生门下。现主要在芙蓉馆演出,为传播相声事业做出了*大贡献。

如今,已年逾七旬的张存珠仍然活跃在相声舞台,问起为何能吸引那么多粉丝来听他说单口相声,他只有一句话:相声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吸引观众,为此,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老人,而是像新人一样每天研究新段子,给老段子加新包袱,让自己的作品与时俱进,更贴近老百姓。

王文喜:父母给的,一定要传承下去

芙蓉馆19点半正式开演,马上要上台了,王文喜才急匆匆赶来。他每天从位于济南西站附近的小区赶过来,路上换乘两辆公交车,也要近2个小时才能赶到芙蓉馆。“赶再多路也不觉得辛苦,只要还有观众愿意听我的快板。”王文喜边说便爽朗大笑起来。

王文喜光头,67岁,但精神矍铄。一进门,他就拉着秦玉华和张存珠聊起来。随着年龄日增,这三位大腕越来越难以同时登台了。一见面,难免有些激动。

快板虽也是曲艺,但不同于相声。王文喜是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演员。祖籍天津,1947年(农历四月初八)生于北京,我国**快板**王凤山先生的次子,4岁跟随父亲在济南新市场“撂地”演出,后加入专业文艺团体,现为芙蓉馆专业快板书演员。

在*近芙蓉馆的“开门柳”演出中,王文喜负责打鼓,其他乐器都要听着鼓点来有条不紊伴奏。“开门柳”之后,王文喜和秦玉华、张存珠一起表演了传统相声名段《训徒》。

“我退休金很高,不靠曲艺*钱,之所每天这么辛苦表演,只是为了能将父母留给我的好东西传承下去。”当问及王文喜如此奔波是否太累时,他回答地坚定有力。

新路:芙蓉馆重拾曲艺老传统“撂地”演出

“如今的曲艺,丢失了太多以前的精髓。”芙蓉馆馆主李涛说,既然济南曲艺界*老的3位“活化石”都在这儿,于是大家伙一商量,便有了重拾老传统的方法,在这条如今满是浮躁之风的曲艺路上,老路新走。

其中,*让人惊喜的就是“撂地”演出中的“开门柳”。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没有现在这样的相声场子,曲艺演员们直接找一块空地表演,这就是“撂地”。演员们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纷纷亮出绝活儿,已达到逗乐观众、要些饭钱的目的。所以,能“撂地”的演员那是有真本事的。

而在“撂地”演出之前,演员们一般会聚在一起,齐唱吉祥歌、说吉祥话,以此吸引周围人们的注意。这便是“开门柳”。“开门柳”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能招揽到多少观众,所以在“撂地”演出中至关重要。

如今在芙蓉馆,观众也可以看到地道的“开门柳”,这条老路新走的模式,吸引了不少老年人来回忆,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尝鲜。

传承:振兴济南曲艺之路 计划从娃娃抓起

喜欢曲艺的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是说当时的相声名家只有在北京、天津小有名气之后,才敢到济南演出确立自己在全国的名气。可见当时的济南“曲山艺海”之称名副其实。

而如今,济南曲艺却面临传承无人的窘境。

“芙蓉馆在搬家到山东剧院之前,在堤口路的空中四合院。如今那里空了出来,咱济南的曲艺界**们想在那里办培训班,招爱好曲艺的孩子为徒,将济南的曲山艺海继续传承下去。”面对将来的传承之困和破局之意,李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这个想法也得到了3位大腕儿的支持。秦玉华说,曲艺界收徒有严格要求,如果后继有人,他们想把这些孩子们培养成真正的咱济南的曲艺**,把老济南的精髓一代代传下去。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