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起“醉驾入刑”以来,烟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过**设卡、集中夜查、小分队巡逻等方式,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快速取证、快速处理,仅5月1日到年底就查获酒后驾驶违法行为4368起,醉酒驾驶157起。2012年,全市共查处酒后驾驶4596起、醉酒驾驶65起;2013年全市共查处酒后驾驶5494、醉酒驾驶99起。2014年1至9月份,全市共查处酒后驾驶4980起、醉酒驾驶164起。三年半来,全市共查处酒后驾驶19438起,醉驾485起,有效维护了市民出行安全。
虽然交警部门查处酒驾的力度越来越大,交叉整*、昼夜执法、联合执法、异地执法、凌晨执法、“世界杯”等特殊时段执法层出不穷,但仍有驾驶员以身试法,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有些甚至醉驾,因而受到刑事处罚。高压严打之下都是些什么群体仍酒驾醉酒呢?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呢?以处于市中心区的交警一大队统计数据看,今年1-9月交警一大队共查处醉酒驾驶刑事案件37起。交警部门将37位醉酒驾驶的驾驶员进行了分类剖析:
从年龄上看,50后4人、60后17人、70后12人、80后3人、90后1人。
50、60后驾驶员对酒后驾车技术过于“自信”、法律意识淡薄
五零、六零后的驾驶员,二三十年的驾龄让他们对自己的驾驶员经验和驾驶技术非常自信,闲暇之余又喜欢小酌几杯,加上侥幸心理作祟,自我感觉喝酒对驾驶并没有大的影响,让五零六零后的驾驶员铤而走险。此外,五零六零后的驾驶员正好经历了法律逐渐严格的一个过程,涉酒案件的高压重典并未引起这些老驾驶员们的足够重视,他们仍在以老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也是导致五零六零后醉酒驾驶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70后驾驶员身不由己、疲于应酬
七零后的驾驶员已经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普遍是各个岗位的中坚力量,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社交圈复杂,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记者在采访一位七零后醉酒驾驶的驾驶员时,他这样告诉记者:“我知道喝酒后不能开车,但是没有办法啊,跟客户应酬必须喝酒,喝完了还要送客户回家,打车显得很没面子。每次都抱着侥幸心理,没想到这次被抓个正着,哎,真是不该冒这个险。”
80、90后驾驶员法律意识较强
37起醉酒驾驶的驾驶员中,八零九零后仅有4人,八零九零后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较高,他们的驾龄又是伴随着2004年新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的,对法律的认可程度很高,加上网络、**、微博等新媒体对涉酒案件的曝光,血淋淋的残酷事实让热衷于新媒体的年轻一代对酒后驾驶有更多的敬畏。年轻人的娱乐方式比较丰富,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选择饮酒之外其他更为安全的娱乐方式。
从驾驶车辆类型上看:摩托车驾驶人13人、轿车驾驶人24人。
摩托车涉酒案件大幅上升、摩托车也是机动车
从统计数据看,今年摩托车涉酒案件大幅度上升,许多摩托车驾驶员并不认为自己所骑的是机动车,根据2004年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所谓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许多店家出售的号称非机动车的助力车,实际属于“四非”机动车的范畴。交警提示:酒后不开车、开车不饮酒,摩托车驾驶员同样需牢记。
从人员构成上看,各个阶层都存在,在查处的37起醉酒驾驶刑事案件中,有资产过千万的企业老总,也有月收入千余元的打工仔;有**部门的公务员,也有个体**、私企员工;但不论他们身份如何,无一例外的都栽在了醉酒驾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