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纳:创新科研机制 实现企业蝶变

2014-10-28来源 : 互联网

科技创新,靠科研力量,更要靠灵活的创新体制。山东康平纳集团把机械领域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纺织设备的技术上来,创制出国内*台筒子纱自动染色成套装备,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能够从大企业林立的中国纺织行业中拔得头筹,原因就来自创新机制。

在近日结束的2014全国染整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会上,康平纳公司****发表的主题演讲《针织物全松式连续化练漂技术探讨》引起广大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这一技术如今已被康平纳应用到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技术中,同时在2014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介绍,引来众多国内很多色织、毛纺企业追捧。

筒子纱是纺织企业从原料到织成品过程中必须使用的中间产品。一直以来,筒子纱的的配料、染色等工序都是人工完成,**度低,稳定性差。在康平纳公司开发的这种筒子纱全流程自动染色生产线中,仅专门开发的**数控装备就有23种。

“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过程的**控制,节能减排的效应比较突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说。

康平纳做毛纺起家,搞纺织机械还是头一次。但企业看好了这一市场。远在北京机械科学总院的单忠德是这方面的**,一次产学研对接会上,这位山东老乡与康平纳实现牵手,双方共建了研发团队,其中,机械科学总院30人,这些人关系上仍属于院所,但实际上他们的工资和科研经费都由康平纳来承担,每年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待在企业里。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单忠德告诉记者:“虽然泰安是个很好的地方,山清水秀,但是他想稳定住一批***人才,尤其是这种有更宽的知识面,或者更广的技术视野,有时候挺难的,相当于企业雇了我们一个***的团队 ”。

企业精通工艺,院所擅长机械,2012年,经过长达六年的攻关,生产线终于组装成功,并拿到了32项自主知识产权。但按照合同,机械院的团队不能撤离,他们还要**生产线能够稳定运行两年。

“搞这个染的时候,纱线要锁紧,过去是靠人把锁扣锁上,染完了靠人把它扭开,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变成机器来扭,那就很复杂,因为要求是瞬间扭开瞬间锁闭,反复试了三个多月。”单忠德说。

一个课题做八年,这样的合作方式,对于机械院的研发人员是**次,此前,他们经常接到的是短期合同。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实验室主任助理吴双峰对记者说:“一般情况下,我们实验室研究把功能实现了就完了,至于可靠性先放一边,完成课题就完了,但是实际上,从把功能实现了,到达到可靠运行。这个周期要比前期研究更困难一些,因为现场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而为了这个项目,康平纳集团累计投入一亿三千多万元,国家和省里也通过各种科技专项也给予七千多万元的支持。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对记者说:“你光靠国家的引导经费,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整个科研,你要拿出你的真金白银到一线来,它不是牵扯到你一个人,像民营企业,我们十一个股东,需要大家一起坐下来去商量,共担这种风险。”

八年努力换来的是市场的厚重回报,这套自动化设备目前已经装备到了30多家大中型纺织企业中,企业挣了*,科研团队也能从利润中得到分成。

“一定是市场驱动,利益共享,如果说就是单一的合作 没有利益的共享 没有市场的需求驱动 是走不远的”单忠德说。

如今,康平纳公司已经向布匹、散纤维等自动化染色装备发起攻关,科研人员也有望入股企业,这个租来的团队将正式成为企业的一份子。

不求为我所有,只求为我所用。康平纳公司的成就,靠的是创新的思路。他们用市场化的机制,把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结合到一起,聚集创新资源,实现企业蝶变。这样的创新之道,也给更多企业以启迪。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