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迎来利好契机
“自由贸易避开关税壁垒,对我们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减免关税,整体价格就会降低,从而更具有市场竞争力。”11月14日,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建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看法。在他看来,自由贸易将带来双赢的局面,对企业来讲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作为淄博较早一批将农产品带出**的企业,早在2004年,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将香菇菌棒带到了韩国,2005到2006年间,又在韩国相继投资成立了“中韩农产株式会社”和“昌华农产株式会社”,建立了4个香菇生产基地。得知有关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消息后,苏建昌认为对他的企业而言受益*大的就是关税减免。
“平时我们采用的是‘国内发菌,国外出菇,香菇就地上市’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据苏建昌介绍,一般情况下是在国内生产香菇菌棒,然后将菌棒运到韩国基地,在韩国基地出菇后直接进入当地市场,“现在出口菌棒的关税大概是10%左右,估计下一步肯定会降低或者直接取消,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节省一部分成本。”
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淄博桔缘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宁的赞同,“我们公司主要向韩国出口桔梗、蘑菇菌丝等产品,同时在韩国有三个生产基地,自由贸易后,在关税、政策方面可能都会有所倾斜,在价格方面肯定就会有优势。”
除此之外,李红宁认为“下一步结算的时候就可以用韩币来结算了,不需要再转成美元”,这也为双方交易带来了不小的便利。对此,就有业内人士分析,韩国的农业相对来说比较弱,人多地少,而中国的农产品与韩国比起来又比较便宜,所以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对淄博的农产品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机会。
是机遇更是挑战
11月14日,淄博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份,淄博市与韩国外贸进出口70718万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出口36394万美元,同比增长17.0%,进口32324万美元,同比增长21.1%。而2014年韩国在淄博投资企业有34家,投资总额达8129万元。其中农产品、服饰类企业相对来说占比重较大。
针对淄博这一现状,据业内人士分析,中韩企业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从总体来讲,韩国的电子产品、化妆品很容易在中国找到市场,而对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来讲,化工产品、农产品方面也是存在一定优势的。
不过,对于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少企业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在相关的具体细则还没有公布,接下来会往哪一方面发展都还不是很确定。”在苏建昌看来,中韩自由贸易虽然带来不少好处,但仅现在来说贸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行业规则还不是很明确,下一步怎么实施也还要“再等等”。
采访中也有不少企业呼吁,**在抓住这一机遇的同时,也应积极与韩商对接。在把自己的产品宣传出去的同时,也要打造一个共赢的销售方式,以便在中韩市场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荣成:构建中韩贸易平台
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中正在蓬勃发展的一片海域,在此次中韩自由贸易区中,威海具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地缘、交通、产业、文化优势。
“*近几天,已经有7、8家韩国企业来我们这调研。”11月14日,荣成中韩边贸城副总经理金晔告诉记者,有关中韩自贸区的消息传开后,许多韩国的中小企业纷纷前来探班,“这些韩国的中小企业或许是比较看好中韩自由贸易后取消关税壁垒后的利益,其中大部分还没有通过代理商将自己的产品销向中国,他们希望中韩自由贸易后能尽快打开中国的市场,或许威海将成为他们走进中国的**站。”
在金晔看来,中韩自由贸易后带来的还有市场的规范。“中韩自由贸易,威海作为中韩双方进出口的连接点,贸易比例也是非常大的,现在所谓的‘水客’也比较多,长期拿着旅游签证,私自将产品对外销售。”金晔认为,现在很多代理商都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通过**渠道走海关销售,还有一条腿则是走私商品,而之所以会有“水客”的出现,多半是因为税收壁垒的存在,“我个人认为,中韩自由贸易后,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走**的进出**易途径,而**的进出口企业则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据金晔分析,中韩将在20年时间里取消90%以上商品的关税,那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针对进出口贸易这一方面,或许会井喷式发展,那整个山东半岛都将受益。
伴随着双方频繁的经贸往来,荣成与韩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双方提供了新的机遇。11月14日,荣成市旅游局局长张万军介绍:“目前荣成开通了通往韩国的多条海上航线,交通非常便利,2004年以来,来荣成的韩国游客非常多,荣成已经成为山东省接待韩国游客的热点城市之一,也成为韩国游客出入中国旅游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对于中韩自由贸易区,荣成也早已做好准备,“我们一直在不断加强旅游项目的建设,自由贸易区落地后,对荣成的旅游市场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旅游业将会有更大的突破,下一步或许会出现互为市场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