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中,有人义无反顾地踏上异乡,追寻梦想,用他们的双手雕琢着城市,同时也被城市所改变。他们就是,城市里的外乡人。在济南,大约有200万追梦的外乡人。本报记者力求从一个小人物的8年异乡路入手,讲述他一点一点实现的梦。
11月16日,在济南热电开元供热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身为检修员的韦金昌将检修工具放在身边,随时准备出发去现场检修。
在10分钟之内,他连接8个供暖咨询电话,采访只能时断时续。
他掏出一个记录本,将辖区市民的要求一一记下,他才28岁,头上的两大撮白发在黑发丛中格外刺眼。
济南热电有限公司有2000多人,他如今是这个大型国有企业的“白发**”。他来自徐州,今年是他为济南人服务的第8个供暖季。回顾这8年异乡路,他这个外乡人走得艰难,但很踏实。
来济求职
被一句“老师儿”感动了
韦金昌是徐州市沛县下辖的一个村庄的农民。和很多农村的孩子一样,自学校毕业之前从未出过远门,对外面的世界懵懵懂懂。2005年,他考上德州一个中专学校,学习数控技术。2007年,济南热电有限公司到德州招聘派遣工,他和20多个同学一起来到济南。
他说,他之前对济南毫无印象。他之所以来济南,是因为负责招聘的人喊他“老师儿”,把他感动了。至今,他仍觉得“老师儿”这个称呼表达出了济南人的厚道和友善。
刚到济南,韦金昌的生活捉襟见肘。说起当时的工资待遇,他脱口而出:“600元的月薪拿了一年,800元的拿了半年,还有半年拿的是900元的工资。”
那时,他几乎存不下*,每顿都自己煮清汤面。刚开始,他住在一个省厅宿舍的换热站里,常常帮人拔花坛里的杂草,对方则请他吃顿饭。有一次,他帮一对老年夫妇干活,老人家把他请到家里吃饭。他吃了一碗,准备放下,老人家又去给他盛。“他们人很好,见我把饭菜席卷一空,知道我饿坏了,后来还经常喊我去吃饭。”说起往事,韦金昌仍心怀感激。
误入传销
侥幸逃脱后露宿街头
2009年夏天,当初来济南的20多个同学,几乎全部走光,只剩下三四人坚守。韦金昌也打起退堂鼓,决定辞职不干了。
“那时,我觉得我无法在济南立足,心里很迷茫,就想逃离济南。”韦金昌告诉记者,当时他的一个同学给他打电话,让他去青岛发展,说那边有一家大公司招聘,每个月工资3000元,还缴纳五险一金。
他揣起1000多元现金,仅穿着裤头和背心,拿上简单的行李,奔向梦想的下一站。等待他的,是一屋子的陌生人,全是搞传销的。每天,两个人陪着他拉呱,给他讲传销挣*的道理,并防止他逃跑。放在行李包的1000元现金被对方搜走,他只剩下贴身放置的100元*和身份证。他几乎绝望。
一个星期之后,传销的头目组织那些传销成员去看大海。他苦苦哀求对方,说:“带我一起去吧,我长这么大,从来没看过海呢。”韦金昌告诉记者,他当时真的很想去看一看大海。对方决定带上他。中途,他匆忙下车,摆脱了传销组织的控制。当天晚上,他悄悄地来到海边,躺在沙滩上睡了一晚。虽然是夏天,但他感觉快被冻死了。
举目无亲的他随后花50多元*买了一张返回济南的*车票。传销头目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去拿行李和那1000元*。“我哪里还敢回去?我说,行李和那1000元*,交给我的那个还在搞传销的同学就行。据我了解,后来我的那个同学被抓进了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