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系乡里,带领村民致富
朱峰生于农村、创业于农村,成功于农村,说起他,人们就会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2006年7月,朱峰从西安文理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工作,工作之余考察市场探索致富的路子发现生态农业种植的前景,结合家乡的资源优势,与其在外面自己闯荡,不如回家乡创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要想致富必须走合作之路,共同致富,他这样想,也是这样干的。2008年10月他决然辞去了工作,返乡带领当地村民创办了稻庄镇**个草莓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烟台农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改善了以往草莓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解决了管理技术落后,种植规模小,草莓品质差、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建立草莓生产基地,培植的草莓个大、糖多,价格高,上市早,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稻庄香梅”。经过一年的努力,草莓种植规模迅速扩大,现在合作社成员有170户,草莓种植基地300亩,实现产值260多万元,辐射周边30多个村及大王镇、广饶街道周边乡镇的特色草莓产业种植业。
二、身体力行,打造学习型农民管理团队
朱峰的成功,为全镇农民展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村里村外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他也总是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学习,围绕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技兴农需要,他自学了各类现代农业科技书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他还主动邀请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山农大、烟台农科院、沈阳弘泰造园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教授、**学者,定期到基地为种植户进行培训指导,传授***、新工艺、病虫害防*、无公害栽培规程等知识;开展协会会员结对帮扶;他经常到种植户的大棚,传授经验和技术。由于他在种植技术方面的创新和无私的奉献,受到各种植户和附近群众的好评。几年来,合作社先后为社员、及周边草莓种植户举办草莓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技术培训班23余期,印发技术资料5千余份,邀请**学者到合作社讲学达27人次,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的“土**”80多人。
三、调整结构,完善社团体制
为充分发挥草莓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功能,明确规定了凡是合作社成员产前物资采购,采取四个统一制度:一是统一联系采购塑料薄膜、地膜、毛竹、铁丝、冲施肥等物品,通过社员生产材料的使用,每年要为农户节省资金60多万元;二是统一技术培训,定期邀请**讲课传授病虫害防*技术;三是统信息反馈,派出专业信息员,加强市场调查,指导草莓生产;四是统一签订购销合同,对外加强市场对接,对内与合作社社员签订生产收购合同,通过合作社服务把草莓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紧紧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公司、合作社与农户风险共担,完善了“以销定产”、“产销衔接”的利益联结机制。
增加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产业链条,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2008年9月成立了东营市鑫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现代农业高科园。致力于**花卉苗木和特殊蔬菜等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建设现代化智能温室5万平米,**成品花卉和特色果蔬展销大厅1.2万平米和农业采摘观光3万平米,植物组培室和研发中心等配套设施。年产花卉种苗1000万株,脱毒草莓420万株,蔬菜种苗800万株,带动周边3000农户增收致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朱峰同志以热情的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始终如一的奋斗在农业一线,带领合作社社员发展经济,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