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创业就要付出很多,每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一段艰辛的路程,曹德旺也不例外,如今的荣耀是过去的辛酸所换来,看看他的艰辛路:
早在四年前,曹德旺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已经表达了捐赠的意愿,“70岁的时候,这个产业(福耀玻璃)要留给中国,公司已经进入了后曹德旺时代。头5年,我当董事长,后5年,我**准备退出了,做太上皇,70岁就淡出江湖。我可以培养你们(儿女),但是我根本就不希望你们出来拿我的财产,这个企业归谁呢,我认为是中国人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曹德旺一直很崇拜卡内基和陈嘉庚,早就认定自己要走捐赠这条路。这一情结,与他幼年的贫困经历密不可分。1949年,由于战乱未停,在上海经商、家底殷实的曹家决定返回福建老家,途中财产因托运丢失,顿失陷入贫困。
由于无*供读,曹德旺9岁才步入学堂,7年之后又被迫辍学。离开学校之后,曹德旺帮父亲卖烟维持家庭生计。1960年代中期后,他又开始*立贩卖水果,每天凌晨3点起床,骑3小时自行车到福清市采购水果,然后再回镇上销售,开始点滴积累后来的创业资本。
**后,曹德旺进入镇上的一加**玻璃厂当销售员,并学习和积累玻璃制造技艺。1983年,曹德旺从**手里承包了这家经营不善的工厂,凭借学习能力和敏捷的商业头脑,当年就实现**20万元。创业艰辛仍历历在目,“一家一家去卖,那个时候做这个,跟乞丐没有什么两样,全中国做汽车零部件的人都认识我。”
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曹德旺发现,玻璃需求量很大,而市价几千元、造价不过数百元的汽车玻璃基本依赖进口。当时中国有很多大的**玻璃厂,并没有去攫取这块*大的差额利润。究其原因,曹德旺认为,因为当时中国有2,000多种车型的玻璃,而每一种类型都需要一个新模具,成本价为1万多元,这让很多大厂望而生畏。
学习别人的经验,看着别人的成功,您会有一种冲劲,赶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