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传华发现了梳子这个“*大的缝隙市场”,**把梳子卖了2元*,他把这2元*装进信封珍藏起来。
当县城同类花店逐渐增多,利润日渐微薄之时,谭传华开始考虑转行去做**木匠的活计———木雕。不过这次转行亏掉了他的全部积蓄———6万元*。
1992年,带着凝聚全部身家和工人心血的木雕去深圳参展时,谭传华深受同行**水平和低廉价格打击。
他后来在自传里回忆说,闭门造车做生意是可怕的。不过,擅于分析思考的谭传华,在深圳逛锦绣中华的时候,从商场售货员处打听到几千种产品中**木头梳子***时,大吃一惊开始琢磨梳子这个“*大的缝隙市场”。
“实实在在说,当时我看到**把梳子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东西可能有市场,而且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用,所以就开始下决心做梳子。”谭传华说,当时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也坚定了其信心。
谭传华说,他当时并不知道梳子如何生产,在请教老一辈梳子匠后得知得用锯子锯,用铇子铇,相当于传统手工,他决定通过研发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几个月后,他的机器生产出**批梳子,**把梳子卖了2元*。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把这2元*装进信封珍藏起来,他认为这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创业两遇“贵人”
家乡的农行营业所主任借给谭传华29万,及后来在《重庆商报》刊登招聘银行广告,让公司两次渡过难关
曾有记者问谭木匠的成功是否有秘诀,谭传华的回答简单利落:“没有什么秘诀”,不过他也没否认“有幸运的因素”。谭木匠的幸运,就是在几个关键的坎儿都遇到了“贵人”。
资金,永远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紧箍咒,谭木匠在草创伊始也未能幸免。
“当时应该是1993年、1994年,我很感恩的事情是,我们当时有一个家乡的农行营业所主任,他借了我29万,而且我是凭一个白条贷的款,这个事儿(现在)肯定是违规的,我真的是凭一个白条用一个密码箱装了29万现金过来创业,就这样用了两年时间。”
谭传华自传里说,这位主任是他开花店时期“一人一瓶老白干”结识的好朋友,不仅没有在他经营*为困难的时候抽回资金,反而再度放款雪中送炭,才使得企业渡过难关。
第二位“贵人”是《重庆商报》。1997年,“谭木匠”正式走向全国市场后的第二年。当时在市场上小有名气的谭木匠,却因没有固定资产做抵押,遭遇银行贷款瓶颈。
“招聘银行这件事情是逼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我这个人喜欢挑战,这个事情越是不好,我越想去挑战它。”谭传华回忆道,当时跟信用社吵架了,因为信用社的想法就是梳子做不大,如果给你贷款一百多万的话,款子不好收回来。
谭传华决定直接登报纸招一家银行,“我信用很好,收入也很好,你不给我贷款,我直接登报纸招一家银行!”结果第二天就登出广告的,是《重庆商报》。
1997年8月19日的一纸招聘银行广告,成为一件轰动国内外的稀奇事,吸引了日本《读卖新闻》、美国《财富》等媒体的目光,同时也真的吸引到银行前来洽谈贷款事宜,让谭木匠渡过又一个难关。
对于此次在香港上市,有人认为谭传华二哥、三峡燃气集团(香港上市公司)董事长谭传荣起了很大作用。谭木匠投资关系经理苏建平说,是有些关系,但并不主要,由于规模较小,上中小板比较难,当时就没准备在A股上市。同时谭木匠国际化的新定位,也更加钟情香港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