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解读京津冀领导小组规格:需强力机构打破利益

2014-08-14来源 : 互联网

港媒称,内地官员近日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小组将由***副总理***担任组长。**称,这体现了**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决心,将会啃硬骨头、动利益,甚至会涉及三地“割肉之疼”的利益调整。

香港《****》网站8月12日援引《新京报》的报道称,8月2日,在“2014崇礼-中国城市发展****”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披露了***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小组以及相应办公室的消息,组长由副总理***担任。

***副总理***曾担任天津市委书记,现在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副组长。3月31日至4月1日,***赴河北调研经济运行情况,要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媒体评价称,***已经进入了京津冀**小组组长的角色。

报道称,此前,中国成立的各类**小组很多。以“国家”或“***”打头的**小组,大多属于***议事协调机构,承担跨部门重要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

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曾设有两个高级别小组,分别是成立于2000年的***西部地区开发**小组和成立于2003年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小组。根据2013年***发布的人员调整名单,目前这两个小组的组长均是***总理李克强,副组长是副总理***。小组成员包括30多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目前,西部开发小组和振兴东北小组的具体工作由发改委承担。发改委设立了西部开发司和东北振兴司。

**分析称按照此前的规格,此次京津冀**小组的常设办公室可能为部级或副部级,有可能设在发改委。

国家行政学院**张孝德认为,协调小组的建立,释放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即“**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决心很大”。

张孝德说,以前的振兴东北和西部开发**小组,主要是做加法,送政策,在他看来这次的小组不那么简单,是要打破原有的既得利益格局,使区域的资源配置更为合理。

比如,区域共同面临的污染问题,要做减法;北京瘦身问题等,都是有“割肉之疼”的利益调整。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协调,很难达到京津冀一体化的预期目标。

报道称,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6年,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倡议召开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2004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但是多年来,京津冀一体化却没有实质性进展,京津冀总规划仍未出台。

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介绍,***在主持协同发展**小组专题会上决定,当前要做好五件事情: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

***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分析,**小组的职能,预计应该主要集中在顶层设计上,或有一些高层次的协调职能。常设的办公室可能会侧重于制定操作层面的规划,以及落实**小组的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

由于京津冀一体化还涉及首都的发展和建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估计,京津冀**小组有自身的特殊性,应该不会完全照搬原来小组的模式。但无论办公室设在哪里,小组应该体现的是其协调性和综合性。

标签: 山东 财经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