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中河月河段申遗成功 沿岸遗存11处古码头

2014-07-04来源 : 互联网

6月22日上午10时许,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第46项世界遗产。

作为大运河申遗城市之一的台儿庄,凭借3千米古运河河道(月河段)、11座古码头、960米的古驳岸、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点入选其中。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也意味着台儿庄区*个世界文化遗产诞生。申遗的成功让一直奔波于大运河申遗的台儿庄文广新局的文物科科长龙科长颇感欣慰,“奔波忙碌了那么久,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龙科长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大运河枣庄段,文物古迹众多,遍及运河两岸,尤其是台儿庄城内的3公里运河古道,是目前全国保存*为完好的古运河河段之一,被称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途经台儿庄,在这里形成了*特的鲁南运河文化,但由于运河航运的衰落,微山湖以北地区的所谓运河实际上只剩下干枯的河床,成为历史遗迹。目前仍在起直航作用的只有台儿庄到微山湖这一段,而运河文化的实物遗址保留下来的、真正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体量、有生活气息的,只有台儿庄运河街区。这里保存基本完整的古街巷、古建筑、古民居、古码头、古村落等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北方地区*具一格,具有“遗产村庄”的性质。特别是与运河古码头连为一体的古街区,临水而建,与江南水乡极为相似,但又有自身的特色,这里的建筑融南北特征于一身,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的典范。

据了解,此次申遗成功的台儿庄河段的正式名称为大运河遗产中河台儿庄(月河)段,自枣庄市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启动以来,枣庄市台儿庄月河段、石驳岸码头群和古城都被纳入到**保护规划中,其中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段3公里河道已经纳入*批大运河申遗验收点,其保存完好的驳岸和沿岸的11处古码头有着不小的功劳。

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搭上顺风车

提及台儿庄古运河申遗,67岁的李大爷便迫不及待地打断记者:“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台儿庄人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自小在运河旁长大的李大爷对于运河有着很深的感情,李大爷告诉记者,原来河面上有很多的渔网,自己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在这个进行游泳比赛,如今自己年龄大了,便经常约几个老友在河岸打牌。

说起运河申遗成功,77岁的胡大爷脸上洋溢着笑容:“运河申遗成功让咱台儿庄人感到自豪。”据胡大爷回忆,自己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昔日的月河河道中满是渔网,河道中满是淤泥,河的两岸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而今的月河沿岸杨柳依依,河道规划齐整,树下满是纳凉休闲娱乐的市民,整齐的马路方便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月河段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标准,河道中鱼类繁多,吸引了不少市民纷纷前来垂钓。

台儿庄文广新局文物科龙科长告诉记者,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将会增强台儿庄人对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也会推动台儿庄古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运河申遗成功,对旅游台儿庄古城来说,又多了一个游客可以去看、去观赏、品味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另外,运河申遗成功,会给台儿庄古城的建设和开发产生影响,还对运河边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产生*大的影响。

探访>>

纤夫村居完整保存千年遗存

纤夫村居落位于台儿庄区运河街道办事处兴隆社区居委会,坐落于大运河中河台儿庄(月河)段南岸地带,南北300米,东西2500米。人口约3900人,历史上曾是运河纤夫聚居之地,留存**历史人文价值的传统乡土建筑南**寺一栋,明清时期茅草屋达20栋以上,保存较完整。

纤夫村居落拥有千年运河上*完整的运河文化遗产体系,是京杭运河上**一处明清风貌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古街巷、古建筑、古驳岸、被水石堤、水门等水工遗存,纤夫村居落具有民族、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反应纤夫村文化特色的渔猎用具,传统农业生产用具、生活用具、交通工具、畜牧饲养用具、古老家具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运河号子、运河大鼓、贺氏砖刻佛造像技艺等。该居落为明清时期茅草屋,房屋墙体为土坯砌成,房顶木棒房梁支撑,屋耙多为高粱秸或苇子扎制而成,均匀排列在木棒房梁支撑之上,上面铺盖麦草等,房屋冬暖夏凉,防水性能较好,体现了明清时期台儿庄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落”。

月河段的历史变迁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全长42.5千米,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月河长3.3千米,宽50至90米,有船闸台庄闸一座,万历三十二年始建,为斗门式船闸(单闸)。2010年,闸区出土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台儿庄闸”碑一通,现存闸管署。驳岸3.3千米,南岸为土驳岸,有纤道遗址;北岸于乾隆四***(1783)秋改为被水石驳岸。古码头11座,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水工设施被***批准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水工设施为**保护对象,河堤基础外30米为控建地带。

台儿庄古城被水石驳岸呈“S”形,总长960米,建于清朝乾隆四***,也就是公元1783年,距今已有330年的历史。400多年前这段运河的开凿和通航,不仅使台儿庄成为“漕运要津”、“鲁南重镇”,提升了战略地位,而且催生了这里的商业文化,活跃了商贸流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手工业加快发展。台儿庄运河通航后,每年过往漕船7700余艘,运输漕粮400万石。中国南方的竹木、瓷器、丝绸、茶叶、稻米、纸张、工艺品等纷纷运到台儿庄商埠,而中国北方的山果、木材、药材、杂粮、棉花、煤炭等也由台儿庄码头中转南下,那时的台儿庄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出现了“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运河沿岸11处古码头

当典后码头兴修康熙年间。位于当典行后门外,供船民登岸办理业务。

高家码头兴修咸丰年间,高家从天后宫外迁出后,重修此码头。仍称高家码头。

四十万码头兴修康熙年间,位于万家大院门前,万家因漕运发家,盛时有银钱40万两,号称“四十万”码头。

双巷码头兴修明末,旧时台儿庄进出货物*多的码头,岸上正对两个巷口,故称双巷码头。

王公桥码头兴修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因乾隆皇帝曾在此处登岸,故又称御码头。咸丰五年(1855年),王公胜捐资重修,遂称该桥为王公桥,码头因桥名而改。

骆家码头兴修于乾隆年间,由南北相对、间距约10米的两个码头组成,兼具汲水和卸货功能。

谢家码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谢玉田修筑。谢家镖局为出镖及镖师练武后洗澡方便而建。

霍家码头修建于清初,上海粮船多在此卸货。

王家码头兴修于康熙年间,该码头系王家庄村民集资修筑,是客商乘船北上进入台儿庄经过的第一处码头,因此商贸兴隆。

郁家码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郁家随着运河漕运的发展而兴盛,设有商号20余个店铺,置办大量土地,建有郁家码头,以利装卸货物。

南**寺码头位于南**寺月河堤岸东,故称南**寺码头。回民做礼拜多从此码头经过。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