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1月召开的山东省创新创业工作会议上,山东省省长***充分肯定了全省近年来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但同时指出,山东省的创业氛围,创业环境与江浙广东等地区还存在差距。“从数量上来说,江浙地区每万人拥有的企业数量为160-170家,而山东只有60家左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仅相当于南方发达省份的零头;从质量上来讲,山东第二产业较发达,而第三产业欠发展,没有一家像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这样的**企业。”赵勇说,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虽然近几年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来山东创业,但是从整个产业链条上来讲,还是处于比较低端的水平。
赵勇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先是**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当国家的指导政策**后,地方**总是处于观望状态,等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地**时间**了实施办法后,山东才跟上脚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理解**的政策,实施起来更加稳妥,但同时也耽误了*好的时机,不利于吸引那些反应迅速的高新企业和**人才。”
其次是**渠道不畅通。“美国硅谷能够成长出很多的**企业并不是单靠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和创新,**渠道的畅通也是决定条件之一。”赵勇认为,创新创业企业多为小微企业,但目前山东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难、**贵已经成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很大程度上也成为山东实体经济“贫血”的原因。中小微企业规模虽小,却是主体,全省80多万户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总数的99%以上,并贡献了超过60%的税收与GDP,解决了90%的就业。山东不缺好的中小微企业,也不缺民间资本,缺的是资本和资源的配置规则。这块短板使得大量的资本找不到**的投资资源,**的企业找不到好的资本融通渠道,投资的进入和退出缺乏明确的规则和有公信力的平台,不规范的高利贷和金融风险应运而生。
“*先**放权,解决创业土壤问题。”赵勇建议各级**要营造更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宽松环境,减少行政干预,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规范收费、检查、评比等事项,搞好创业创新服务。要进一步强化激励创业的工作导向,研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指标考核体系,让想创业的人能创业、创成业。**在整个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让更多本地企业能够在良好的创业环境里不断成长,让更多的外地企业愿意到山东来投资兴业。
“其次是校企联合,积极培养创业人才。要把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研发基地。”赵勇指出,目前全省高校都在开展在校生的创新创业培训,部分学校还成立了青春创业工作站。济南创业俱乐部开展的创业现场创业大赛也准备进入高校,这无疑将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师生创业的积极性。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尽管没有足够的资金建立庞大的研发团队,但是却有强有力的销售团队,双方的优势互补,校企合作顺理成章。企业在高校中鼓励学生成立各个领域的研发项目小组,在各个方向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的成果推向企业,或者投入资金,或者分成模式协助销售;而高校也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企业进行交流,优势互补。例如:艺术类院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小型工作室,在绘画、文学原创、影视作品、平面或三维设计等领域与相关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互惠双赢。这样不仅帮助中小企业拓展了思路,增加了创新机会,降低了创新风险,减少了运营成本,同时能够让在校的学生学有所用,在学校就提前与社会接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就业机会和创新能力,培养高校人才的创业意识。
“再者是**主导,整合**平台,助力创新创业企业**。”赵勇强调,省**近期**的《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金融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标注出路径,为打造国内领先营商环境奠定了基础。现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各部门均在建设**平台,但是目前的**平台都存在资金量少,推广力度低,受众少的缺点。大的私募基金不愿意进入小型**平台,**的企业因为**量大,对投资方的要求较高也不愿进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提高又反过来影响小型**平台发展壮大,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要下大力气整合各自为政的**平台,吸引全国各地的风险投资机构、银行、民间资本、投资人等到平台上来找项目,架起企业和投资方之间的桥梁,并有效地监管投资方,有效审查企业是否诚实规范经营。通过整合并拓宽**渠道和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可以让更多的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打造出更多**的标杆企业,提升山东就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山东就业,助推山东经济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