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莱芜日报报道,核心阅读,近日,记者从莱城区统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莱城区坚持抓主抓重,攻坚克难,努力化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入二季度,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发展成果进一步得到体现,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向好,发展呈现诸多积极变化。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82.87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51.5%,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7.7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73.41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比为11.9:48:40.1。
三次产业:平稳增长
从三次产业看,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受去年以来旱情影响,全区小麦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比去年有所下降。大蒜、生姜价格高涨,生姜价格目前达到20元/公斤。肉类总产1.77万吨,同比减少1%,禽蛋产量0.71万吨,同比增长7.2%。工业生产小幅回升。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3.7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工业增加值86.92亿元,同比增长12.58%。企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达到400.5万吨、358.6万吨、397.8万吨,分别增长18%、18.9%、33.1%;原煤产量83.3万吨,增长3.65%;铁矿石产量89.2万吨,增长16.8%。服务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2.84亿元,同比增长25.3%。
三大需求:稳中略升
从三大需求看,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57亿元,同比增长20.35%。工业投资完成78.69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1.6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0.2%,增长27.1%,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7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21.27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7%,增长19.48%,消费市场稳中略升。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35亿元,同比增长12.8%。内部需求不断增加,粮油、食品类销售额增长63%,煤炭及制品类增长57%,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33.7%,金属材料类增长50.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汽车类增长31.5%、14.2%、18.6%。进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77亿美元,同比增长2.9%,增速较上月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4亿美元,同比增长6.4%,比一季度增长6.6个百分点;出口2.38亿美元,同比下降1.2%,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三方收入:持续增长
从三方收入看,经济效益逐月向好。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9.06亿元,同比增长8.43%,比全市提高3.12个百分点。工业利税14.46亿元,增长3.91%,高于全市2.28个百分点,比1-5月份提高2.89个百分点。利润8.99亿元,增长13.92%,比1-5月份提高5.01个百分点。财税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10.09%,较全市提高4.98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6.02个百分点。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2亿元,同比增长19.59%。收入跑赢GDP增速。
上半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88元,同比增长10.7%,较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970元,同比增长12.5%,较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GDP增速1.6和3.4个百分点。
发展潜力:势头强劲
从发展潜力看,镇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12个镇(街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3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59%,同比增长28.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52亿元,占全区的比重为99.95%,同比增长20.4%,和全区平均水平持平。纳新企业数量激增。上半年,全区新增“四上”企业32家,总数达到474家,分专业看,工业新增14家,贸易业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8家,建筑业1家,房地产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