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结束了

2014-08-24来源 : 互联网

汽车到软件,从快速消费品到智能终端,不少跨国公司*近在中国的日子不太好过,尤其是那些太平已久、获利丰厚、行业地位**、长期备受各方厚待和消费者青睐的公司们。

笼罩在跨国公司头顶的光环正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垄断、**、安全漏洞、供应链缺陷、**等印象。谁是下一个?人人自危。

外国媒体纷纷猜测:是中国为保护国内产业而敲打外资吗?是逼迫外资转让技术吗?是有关部门想赢得消费者掌声、提升部门地位吗?是民族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吗?

中国官方的回应是,对部分外资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是**通行做法,《反垄断法》实施六年来,接受调查的既有本国企业也有外国企业,不存在“排外”情况。外资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内外一致原则,建立健全法制化营商环境,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市场主体。

笔者与**部门、跨国公司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沟通,有如下的判断:

*先,跨国公司在中国曾经享有的“超国民待遇”基本结束了。一些跨国公司“重视中国市场,但不够重视中国消费者”的问题和隐患开始进入**期,显性的问题先**(如质量、**),深层次的问题会接着**(如产业链控制、垄断、**权的泛化使用)。和国外相比,中国的反垄断调查并不频繁,也不严厉,对市场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空白。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反垄断力度,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受到的审查压力会更大。跨国公司将被更多地依法监管,这会常态化。

其次,跨国公司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也是跨国公司在**遇到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后,反思**化、去**化成为潮流,牧歌式、福音式的**化结束了。作为**化的积极推动和受益者,跨国公司在各国都面临保护主义、民族主义的挑战。这些主义未必都是理性的,但对上一轮**化的质疑,还是揭示出许多跨国公司的问题,尤其是利用“超主权地位”和跨国配置资源的优势,实现资本利益*大化,而对资本投入地的应有权益相当忽视。

客观地说,中国是跨国资本的热土和乐园。但当中国本土企业日益崛起、消费者主权意识日益高涨之后,对跨国公司的再审视是必然发生的。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