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父亲奔波劳碌为儿治病 晚刊“东营爱心妈妈团”将近期看望

2014-08-25来源 : 互联网

8月18日早7时30分,刘长瑞带着10岁的儿子小亭(化名)出现在河口到西城的公交车上,他们要花两个小时从河口赶往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看病,而这样的场景他们已经重复了168天。

因患有先天性脑瘫,小亭行走很不方便,走在路上常会引来他人异样的目光。他的父亲刘长瑞只有一个心愿,希望儿子能够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孩子已经没了妈妈,我也59岁了,想让他以后的路能更好走一些。”

贫困患儿乐观向上打动医院医护人员

“pt运动疗法”“跑步机”“蜡疗”“感觉统合”……18日上午,听到医护人员说这些,小亭异常兴奋地在康复室内训练起来。原来,这些都是脑瘫患者“残疾手术矫正”后的康复***疗方法,按照医护人员给出的计划,小亭每日需要康复锻炼2至3个小时。

记者看到,在康复室内,小亭非常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甚至主动要求做其他的康复项目,“喜欢做这些项目,能让我快点好起来,就能和其他同学一样了。”自3月3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小亭的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已经大大提高,儿科康复**区主任医师马小旭称,“刚来的时候患儿走路都很吃力,现在已经能正常行走,甚至能单腿跳跃了。”

除了小亭康复训练的效果,更打动这些医护人员的是他乐观、向上的表现。“在接触的脑瘫患儿中,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内向,不爱表达。”马小旭说,小亭却很外向,尤其是接受康复*疗后,很爱主动与人交流,“也很有礼貌,在他身上,你能感受到不同于一般患儿的积极能量。”

看到小亭,很难想象他生长在一个如此艰难的家庭环境中:两岁3个月没了妈妈,爸爸干过掏粪工、拾荒人、刷漆工,孩子康复*疗前,他为了照顾孩子在学校打扫卫生,一个月只有460元的工资……

“孩子1岁多不会站、不会说话,去医院一查,是患先天性脑瘫;孩子到了3岁才会走路。”在这之后,小亭的爸爸刘长瑞便带着孩子踏上了漫长的寻医路,他们去过济南、北京、邯郸的医院,几年里花光了家里攒下的所有*,因没*只能回到东营另想其他的办法。

记者了解到,刘长瑞是寿光人,父母去世得早,他来东营做起了掏粪工人,后来在拾荒时与妻子认识并结婚,生下了小亭;可他的妻子在小亭两岁多的时候便因病离开,剩下他一人支撑这个家庭。为了给孩子*病,刘长瑞省吃俭用,*困难时依靠乞讨勉强度日,而他身上所穿的衣服、鞋子全部是捡来的。

就在这一家人陷入绝望的时候,经刘长瑞妻子原来的单位**,今年1月13日,小亭在中心医院接受了市残联贫困肢残儿童矫*手术项目的帮助,成功实施了跟腱延长手术,并从今年的3月3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经过近六个月的时间,小亭已经从开始时的“只能用脚尖走路”到现在“行走没有任何问题”。

父亲*大心愿“儿子走好以后的路”

采访时,当有人问到“有什么愿望”时,小亭说希望当一名警察,或消防员,“如果接到医院、其他人家里的**电话,我不能见死不救呀。”这是小亭的原话,很快他又说,“我还想当一名公交车司机,**给爸爸买营养品、买衣服、买鞋子。”他还指着记者手上的手表,“还要给爸爸买这个。”

听到孝顺孩子的话,刘长瑞有些激动,“我没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能走好以后的路。”记者了解到,由于这段时间孩子每日要接受康复*疗,没了收入来源的刘长瑞每天早早来到西城,沿街乞讨;到了下午13时许,再去中心医院那等着康复训练的开始;下午16时30分到17时,训练结束,两人再坐上公交车返回河口。爷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小亭能够康复才是他们*大的心愿。

“小亭恢复得很好,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锻炼恢复,尤其在孩子成长发育时期,会对孩子的健康恢复带来很大的作用。”只是,按照要求,残联提供的免费康复训练仅到9月份,之后每天120元至160元的康复费用,刘长瑞已无力承担。

本报希望好心人能够伸出援手帮助这一家人,关怀热线:8238801;本报“东营爱心妈妈团”也将于近期去看望小亭,并建立起长期关怀的帮扶关系。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